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3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缺乏传统遗传标记,花生遗传连锁的报道极为罕见,迄今未发表经典的遗传图谱。发展稳定可靠的AFLP标记,将为基因分型应用于新品种保护、良种保纯、杂种鉴定和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在建立适合花生AFLP分析的DNA提取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了花生AFLP分析的技术方案。AFLP分析结果表明,6个花生杂交亲本间存在一定差异。四对引物共计扩增出307条长度不同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60条,占总条带数的52.1%。本研究筛选获得了多态性程度高的杂交亲本,为进一步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食用作物。进一步提高花生蛋白质含量,对增强我国花生的出口竞争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大豆、花生同为豆科作物,但大豆子仁蛋白质含量高于花生。如有的大豆资源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远高于一般花生(26%左右)。这为选育高蛋白花生品种提供了优异的基础材料。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豆适宜大豆的DNA提取流程,并将大豆总DNA通过一定方法导入花生,研究导入后代内外性状变异,探讨大豆总DNA导入对花生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本文报道高盐低pH法提取大豆总DNA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花生早熟品种不同生育期临界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花生早熟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早熟花生栽培过程中常出现旱象,对产量影响很大。为此,1981年我们以目前推广的花生早熟良种白沙1016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主要生育期对干旱的影响。通过试验找出不同生育期临界水分,为花生生产提供科学的灌水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采用池栽,生育期间利用塑膜棚覆盖,人为控制水分,在花针、结荚、饱果期造成不同干旱条件,以研究其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6 年江泽民主席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要由救济式扶贫转为开发式扶贫的要求,在鲁西贫困地区进行花生科技扶贫。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进行技术培训,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关键技术,建立示范基点等,使花生科技扶贫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前两年测产、观察的基础上,2002年对利用花生不亲和野生种A.glabrata与栽培种杂交、回交选育的新品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田间鉴定和室内测试.研究表明,利用野生种有效拓宽了花生栽培种的遗传基础.初步选育出比当前推广种鲁花11号显著增产的品系,籽仁单产增幅6.7%~9.9%,同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Peanutcotyledonarydisease,asfirstdescribedbyXuetalin 1 981 ,ischaracterizedbytheformationoftumorsoncotyledonofpeanutkernels (Fig .1 ) .Inextremecases,thediseaseincidencemayexceed 1 0 % .Thisdiseaseisfoundmostsevereinuplandfieldwithlowwaterretainingability ,andinva…  相似文献   
7.
改良CTAB法和高盐低pH值法提取花生DNA的效果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改良CTAB法和高盐低pH法提取花生总DNA,结果表明,高盐低pH法提取的花生DNA分子量略小,DNA有一定程度的降解,但得率大大高于CTAB法,按我们稍有改动的实验方法,每克鲜重的叶片,可提取1000μg以上的DNA。两种方法提取的DNA均可酶切完全,RAPD-PCR扩增,结果相同。高盐低pH值法廉价、步骤少、易掌握,是提取花生DNA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化学诱变获得花生超大果和小果突变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创造育种和遗传研究的花生基础材料,开展了化学诱变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处理方法成功地获得了超大果和小果突变体。大果、小果突变体及对照果长分别为5.822±0.051、3.640±0.032、4.530±0.053cm,果宽分别为1.746±0.032、1.425±0.032、1.675±0.026cm。用SASNPAR1WAY程序分析经Wilcoxon秩和检验,与原种相比,果形大小差异达显著水准。这些材料除具有育种上的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预先排除了基因组中与目的基因不相干的很多区域,是定位、分离控制果形大小基因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9.
花生区组间杂交新品种花育3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育31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生物技术部分子育种组利用不亲和野生种育成的国内外首个大粒型的花生属区组间杂种品种。在山东省两年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41.65kg/666.6m^2,籽仁产量248.97kg/666.6m^2,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8.16%和9.26%。生产试验荚果产量331.05kg/666.6m^2,籽仁产量243.68kg/666.6m^2,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7.19%和11.78%。2009年3月23日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查询GenBank核酸数据库鉴定花生微卫星序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SeqVerter和Tandem repeats finder软件,通过GenBank数据库查询了1,787条花生核酸序列,排除已报导微卫星序列后,获得了24条新的含有微卫星的花生序列。其中19条来自美国农业部Tifton实验站提交的花生未成熟荚果EST。本研究为开发多态性花生微卫星标记用于分子图谱构建提供了候选微卫星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