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PCV2滚环复制原理,在分析PCV2不同基因亚型代表毒株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的基础上,设计2对引物用于PCR扩增PCV2基因组序列。以从收集到的疑似PCV2感染的10份猪血清样品中提取的DNA为模板,用设计的引物扩增目的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1株为PCV2a型,4株为PCV2b型,5株为PCV2d型。每种基因型毒株中各选取一个样本,利用上述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EASY-Blunt simple载体中,通过双酶切连接2个PCR片段,构建含有约1500 bp重叠序列的PCV2基因组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含PCV2全基因组的质粒转染至PK-15细胞进行病毒拯救,经PCR和IFA两种方法验证,证明成功拯救出3个基因型的PCV2毒株。通过对PCV2全基因组结构及序列分析,该方法同样适用于PCV2g、PCV2h基因型病毒的感染性克隆构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反向遗传学技术的PCV2感染性克隆的构建方法,为开展PCV2的病原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一、利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意义植物种质资源(genetic resources,germoplasm resources),是具有一定遗传物质,表现一定遗传性状的植物资源。从遗传学的角度上看,植物的不同特性都具有其物质基础,都是由“种质”(基因)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每一个“种”,代表着一个特殊的种质资源或种质库,物种一旦消失,就不能复得,植被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世界上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丰富而优异的植物种质资源,是自然进化和世界人民长期劳动的结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维持生态平衡所必须,也是研究引种驯化和其他植物学分支学科的物质基础。因此,他们从种质的角度有目的地搜集和研究这些资源。利用不同的种质进行杂交育种,或  相似文献   
3.
4.
对1999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求得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统计参数,即品种(V)×地点(U)互作方差估计值()和变异系数(iCKvu),据此对参试品种分析了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有的参试品种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使用价值。ik^2vu  相似文献   
5.
OpusTop是一种高效、广谱型杀菌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OpusTop乳油每次用量800mL/hm^2,稀释1000倍使用,喷施2次,可以有效防治甜菜褐斑病,与对照相比,褐斑病发病程度降低1.0级,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提高了25.59%,1.62度,40.0%。对于易感褐斑病的甜菜品种,其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掌握聊城地区母驴的繁育状况,该课题对聊城市内21家母驴场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聊城各县区母驴规划存栏总量为17331头,母驴实际存栏总量为11467头。繁殖母驴繁育情况为:发情率为81.20%~93.55%,受孕率为52.35%~89.00%,孕后流产率为4.46%~20.98%,出生驴驹死亡率为1.23%~16.02%等。结果显示:聊城地区繁殖母驴的发情率和受孕率偏低,孕后流产率和出生驴驹死亡率偏高。该结果为提高聊城地区繁殖母驴的发情率和受孕率,降低孕后流产率和出生驴驹死亡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优质丰产抗病甜菜新品种ZD204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ZD204为德国KWS公司和中国农科院甜菜研究所联合选育的甜菜二倍体多胚杂交种。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性突出,块根含糖率较高,属标准偏丰产型品种;抗褐斑病,耐丛根病和根腐病;糖汁纯度高,块根品质好,2000-2001年参加国家甜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在全国三大甜菜产区32个试验点(次)平均根产量53724.3kg/hm^2,比对照增产27.9%;平均含糖率15.6%,比对照低0.4度,平均产糖量8263.5kg/hm^2,比对照提高26.8%,平均褐斑病病情为1.2级,发病程度与对照相仿;平均根腐病罹病率为0.5%,根腐病发病程度明显低于对照;在丛根病发病地区,ZD204发病率为1.0-7.7%,对照品种发病率为1.5%-76.6%,发病程度明显低于对照。适宜在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甜菜产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2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求得各参试品种的适应性统计参数——品种×地点互作方差估计值和变异系数,据此对参试品种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参试品种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区花期高温频发,常引起玉米花粒现象,严重影响夏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花期高温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玉米丰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基于当前研究现状,综述近年来黄淮海地区玉米季气候变化规律及高温热害发生特点;基于源库理论与产量形成特点,进一步分析玉米花期高温危害特点及其影响机理。还从品种选择、种植方式、耕作方式与水肥管理等方面综述当前高温热害的栽培技术防控措施。玉米花期高温发生常伴有干旱特点,加大了危害程度与危害机理研究难度,从而影响对玉米花期高温的有效防控。因此花期高温与干旱叠加危害机理及其防控措施研究将是未来黄淮海地区玉米丰产、稳产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基因缺失株rPRV-bc-8基因组UL4-UL3基因间区域是否可作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在实验室已构建的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转移质粒pMD-US6+7-EGFP-US2的基础上,通过DNA体外分子克隆技术将UL4序列替换左同源臂US6+7序列,UL3序列替换右同源臂US2序列,并将PolyA引入转移质粒,得到转移质粒pMD-UL4-EGFP-UL3。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转移质粒pMD-UL4-EGFP-UL3与亲本毒rPRV-bc-8共转染PK-15细胞,经蚀斑纯化成功得到一株能够稳定表达EGFP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UL4-EGFP-UL3。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PCR鉴定确定EGFP基因已成功插入到伪狂犬基因组的UL4-UL3之间,并通过细胞传代试验分析得到重组毒的遗传稳定性良好。通过体外增殖试验分析得到重组病毒rPRV-UL4-EGFP-UL3在细胞内的增殖速度较快,接种后12 h内滴度始终高于亲本毒rPRV-bc-8,接种后40 h达到最高滴度108.3 TCID50/mL,与亲本毒的最高滴度接近,但是最高滴度的出现时间晚于亲本毒,并且在达到平台期后病毒滴度下降的比亲本毒快。通过对病毒培养液中荧光蛋白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接种后56 h时荧光蛋白浓度达到最高值4793.9 ng/mL,之后进入平台期。综上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及体外复制能力,并且外源基因EGFP在此位点具有良好的表达效果,为进一步相关重组病毒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