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究直干和扭曲干云南松的木材解剖特征及其化学成分差异,为后续从分子水平解析云南松干形变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直干和扭曲干云南松树干木质部为材料,利用生物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其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利用比色法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扭曲干云南松木材属于应压木,其应压木(twisted compression wood,TCW)细胞在横切面上具有缺口、内卷、变圆、细胞间隙增多且变大的特征,在径切面上具有螺纹裂隙管腔,在弦切面上创伤树脂道明显增多;扭曲干云南松对应木(twisted opposite wood,TOW)和直干云南松木质部(S)的解剖特征无明显差别。与TOW和S相比,TCW的管胞长度变短,宽度变窄,腔径变小,早材细胞壁增厚,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且木质素在次生壁S2层外层和细胞角隅积累,而TOW和S的木质素均匀分布在细胞角隅和胞间层。【结论】直干和扭曲干云南松的木材解剖特征有明显差异,且两者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与分布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对科技发展浪潮下的数字化变革,推动广东省农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迈进。【方法】课题组通过分析广东省智慧果园管理、种植、农田保护和收获等环节的智能农机市场应用现状,系统性地总结了智能农机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并从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农民培训与意识提升、政策支持与市场引导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数字化发展对策。【结果与结论】通过政府、农民、企业等多方主体的持续发力,可以更好地解决智能农机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不仅能够推动广东省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而且有望为全国农业领域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共同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湿法消解处理5种不同发育时期香石竹器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K、Ca、Mg、B、Fe、Cu、Mn、Zn的含量,研究香石竹体内的营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K在香石竹各器官中的含量逐渐增大;Ca在前期浓度增加较快,在花蕾膨大后期有剧烈降低,"十字期"又略有增加;Mg在前期浓度增加较快,开花前逐渐降低;B在前期浓度逐渐加大,在"十字期"剧烈增加,达到叶含量的4.4倍;Fe、Cu、Mn、Zn的含量随着花蕾的形成逐渐增大,在"十字期"浓度开始减小;Mn含量减少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4.
1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鉴定及其酶学性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筛选得到的1株产纤维素酶的优良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酶学性质。[方法]利用传统分类学方法、电子显微镜观察、18SrDNA和序列的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对1株分离自腐败水葫芦中产纤维素酶真菌D1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产酶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各种指标鉴定表明其为青霉属真菌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该菌株经发酵培养120h,产酶酶活达到最高;活性在pH值4~6内稳定;pH值为5时酶活最高,50℃处理1h活性稳定。[结论]该研究为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和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发玉米粉低温酶解新工艺,采用双酶法对粒度不同的市售玉米粉(中位粒径273.6 μm)和细微玉米粉(中位粒径17.1 μm)进行液化、糖化处理,调查了30~70℃范围内的液化温度对液化速度和葡萄糖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市售玉米粉在40~70℃的温度范围内,细微玉米粉在30~70℃的温度范围内,液化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可用Arrhenius方程式表示。细微粉碎使液化反应活化能从市售玉米粉的4.63×104 J/mol降低到2.15×104 J/mol。40℃时,细微玉米粉的液化速度大约是市售玉米粉的2.5倍。液化温度对细微玉米粉的葡萄糖收率没有显著影响。细微玉米粉的葡萄糖收率可达95.4%,大大高于市售玉米粉的79.2%。由此可见,通过细微粉碎可以降低玉米粉的液化温度,同时提高液化速度和葡萄糖收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政府对乳制品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对乳制品的消费需求和质量意识也不断提升。众所周知,优质安全的乳制品离不开优质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卵泡发育、黄体分解等生殖过程,但其在哺乳动物卵巢生殖细胞上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本文综述了坏死性凋亡具体分子机制、鉴定手段及其对哺乳动物卵巢生殖细胞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坏死性凋亡在哺乳动物卵巢生殖细胞上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雨花金星"、"雨花金华"、"雨花金桂"、"雨花落英"4种地被菊为试材,研究干旱处理对4种地被菊生长的影响,通过观测形态指标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以及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初步评价、比较了其抗旱能力。结果表明:抗旱性依次为"雨花金桂""雨花金华""雨花金星""雨花落英";抗旱性较强的"雨花金桂"表现最好,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高;且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比其余的含量高;"雨花金桂"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