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高效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2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参考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822 bp的E2基因片段,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其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鉴定正确后,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细胞内得到了以包涵体表达形式存在的重组融合蛋白,重组蛋白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印迹鉴定表明重组蛋白能够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测定其抗体效价达1∶25 600.本研究所表达的E2蛋白及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E2蛋白结构、功能的研究以及抗原表位的鉴定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开发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羊四联统称为羊梭菌性疾病.由梭菌芽胞杆菌属中的微生物所致的一类疫病,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羔羊痢疾等病.此类病是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程极短、造成急性死亡,对养羊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3.
浅谈海晏县畜牧兽医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晏县畜牧兽医科技档案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海晏县畜牧兽医科技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从加强领导、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科学的分类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5.
为提高我县半细毛羊品质,提高羊毛密度及长度,增加产毛量,及时引进澳洲美利奴公羊进行复杂杂交,经过十几年效果观察,效益显著,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有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477-2479
[目的]从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的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出1株病毒,对其进行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从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的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到1株病毒,将其命名为NM株。通过PCR、MDBK细胞病变观察、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gD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确定该分离株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强毒株。NM株病毒能使MDBK细胞产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典型性细胞病变。Reed-Muench法测定NM株病毒的TCID50为10-6.0/ml。NM株病毒与IBRV阳性血清发生中和反应,而与IBRV阴性血清不发生中和反应。NM株病毒能使8月龄IBRV抗体阴性牛致病,表现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典型临床症状。gD基因序列鉴定结果表明NM株病毒与IBRV K22株的同源性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IBR诊断试剂与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青海地区奶牛无乳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乳链球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为了掌握青海地区无乳链球菌的流行情况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本地区更好的预防与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保障。本试验在青海地区16个奶牛场共采集258份乳房炎乳样,经革兰氏染色与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培养纯化,获得疑似链球菌137株;随后经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CAMP试验、生化试验与动物致病性试验对无乳链球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37株链球菌中含有无乳链球菌42株,分离率为30.7%;经K-B纸片扩散法对无乳链球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无乳链球菌主要对头孢类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磺胺类、氨苄青霉素与阿米卡星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9.
杨有武  杨有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02-4403,4509
胚胎分割技术是动物克隆技术之一,是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牛胚胎分割技术是在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已经较为完善。牛胚胎分割的成功,是增加胚胎数目和生产同卵双胎或多胎、获得更多牛犊、扩大优良畜种繁殖后代的有效方法。笔者对胚胎分割技术在牛育种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影响草地土壤养分数量和分布格局,而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会加速原生植物被更适生于此土壤条件下的植物所代替。狼毒在退化草地中斑块状集群分布的格局可能会影响草地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以退化草地中未防除狼毒和防除狼毒的狼毒斑块为研究对象,分析斑块内和斑块间草地植物群落的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未防除狼毒和防除狼毒斑块间的地上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未防除狼毒斑块内,而防除狼毒斑块内和斑块间的地上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 2)未防除狼毒斑块内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斑块间;同时,未防除狼毒斑块内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显著高于防除狼毒斑块内,而防除狼毒斑块内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未防除狼毒斑块内。由此可见,狼毒斑块内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比斑块间高,表现出明显的“肥岛”效应。针对狼毒型退化草地治理应严格控制草地载畜量并辅以防除狼毒、围封、施肥等草地改良措施,实现狼毒型退化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