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为解决水噪声试验中因改变边界条件耗时费力的问题,采用了基于VOF和k-ε黏度模型的CFD分析方法,通过改变上游来流量、消力池长度及尾坎高度,对宽顶堰消力池内的各水力要素及水噪声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与物理模型试验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拟水面线变化趋势与实测水面线误差在30%之内;模拟流速与实测流速误差在30%之内;模拟水噪声在4500~8000Hz之间与实测结果声压级误差在6.5db之间,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较为吻合,说明采用该数学模型模拟低水头情况下宽顶堰消力池内水流的流态与水噪声是可行的。得到了各水力要素及水噪声随流量、消力池长度及尾坎高度变化的规律。相同尾坎高度和消力池长度情况下,上游来流量为12.5,10.3,6.9L·s~(-1)都有水跃产生,同时距上游越近,水面位置处的流速越大;相同上游来流量和消力池长度情况下,尾坎高度对水跃影响明显,同时越靠近宽顶堰位置,水面处的流速越大;相同上游来流量和尾坎高度情况下,消力池长度对水跃影响也比较明显。同时发现水流噪声最大声压值都出现在消力池尾坎附近。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海南‘妃子笑’荔枝为试验材料,采用原花青素(PA)、p-香豆酸(p-CA)、茶多酚(TPP)、苹果多酚(APP)和绿原酸(CHA)这五种多酚类物质浸泡荔枝果实,探究不同多酚处理对荔枝果肉总酚、总黄酮、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多酚处理均可有效维持荔枝果肉较高的总酚、总黄酮和维生素C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且PA处理的效果显著好于其它酚类处理,说明多酚处理有助于保持荔枝较高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从而维持果肉较高的营养品质。进一步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分,结果表明不同多酚处理均可有效维持荔枝果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其保持效果依次为PA,CHA,APP,TPP和p-CA处理,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亚太地区也开始了经济合作。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亚太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亚太经济合作的原因包括经济动因、外部环境和区位因素。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探索、初步发展和繁荣发展三个阶段。特点是合作模式的多样性、合作形式的开放性、运行机制的松散性和组织建立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炮制去心方法的巴戟天及其术心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80%乙醇回流提取,用改 进的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巴戟天不同炮制品及其术心中多糖含量高低依次为:制巴戟天>巴戟肉> 盐巴戟天>巴戟天术心、结论巴戟天经甘草制有利于多糖的溶出,盐炙品的多糖含量低于巴戟肉,巴戟天术心多 糖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鉴于天然河道分汊口地形、水力条件复杂,流量分配不易控制,在实际工程中,拟建堰闸横向组合型拦河建筑物来调节侧汊流量。采用物理模型方法,在不同流量及闸门开度条件下,研究了新型拦河建筑物闸段过流对分汊河道水流特性的影响,利用经验公式对闸门流量系数进行了计算,并且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闸段过流时侧汊分流比明显小于全断面过流,且闸门开度和来流流量均影响分流比大小。随闸门开度增大,侧汊分流比增大,且流量越小,增幅越大;当闸门开度相同时,流量越大,侧汊分流比越小。由于水力因素复杂性和拦河建筑物非对称性,拦河建筑物上游水位、流速分布不均,闸门开度相同,流量增大,上游水位最高点向闸段侧偏移;流量增大,闸门开度增大,上游流速峰值向闸段侧偏移;在总流量为3000m3·s-1附近,上游水位不随闸门开度变化。闸门开度一定时,流量越大,闸后消力池内Fr越大,消能效果越好。总流量为4600m3·s-1时,Fr在2.5~4.5之间,产生不稳定水跃;总流量为3000m3·s-1和1500m3·s-1时,Fr在1.0~1.7之间,产生波状水跃。利用三种现行公式计算的流量系数与实测值相比误差较大,现行公式对流量系数的影响因素考虑欠缺,本研究引入闸孔侧收缩系数ε对现行公式进行修正,该修正公式的计算值均在±10%误差范围内,结果较为精确。本试验结果不仅丰富了新型拦河建筑物附近的水流运动理论,也对河道整治、新型拦河建筑物设计等相关工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许多考生填报志愿时,出现了盲目不严谨的现象,导致未能进入理想高校。在此背景下,笔者通过问卷设计,针对高考填报用户的移动应用需求,分析用户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移动应用平台所面临的问题,结合移动平台的应用优势,展开移动平台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应用优化探索,帮助高考用户提高志愿填报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