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省优质小麦品种系谱分析及品质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省几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系谱追溯,分析了其优质性状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来源。结果认为,这些优质品种多有国外血统,遗传基础丰富;但优质品种间亲缘关系近,优质源利用单调。在优质育种中应重视不同优质源的利用,尤其异质优质源的结合,在小麦品质性状改良上,既要重视蛋白质含量,也要重视蛋白质质量即优质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冬小麦非旗叶光合器官光合效应(以下简称非旗叶光合效应)的表现情况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非旗叶光合效应在不同材料间的变异系数为7.8%,并与千粒重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控制非旗叶光合效应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非旗叶光合效应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所以在种质创造及育种中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比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更重要一些。本文计算了非旗叶光合效应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其分别为79.29%和70.08%,由于两种遗传力均较大,所以在组合的配置及杂交后代的选择中,不仅应重视高非旗叶光合效应亲本的选配,同时应重视该性状的杂种后代的早代选择,以便形成高非旗叶光合效应群体。  相似文献   
3.
芝麻病毒病是芝麻的一种新型病害。1976—1980年在我们地区为零星病株发生阶段。自1982年以来,发生面积逐渐扩大,1984年为大流行年,局部地区损失严重。 材料和方法 (一)田间定点定期系统观察和调查发病株数。在同一块地里的病区和无病区各收100  相似文献   
4.
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邮编:041000。电话:0357—2882659)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尧麦16”.前不久通过了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5.
小麦蛋白质含量遗传规律及品质改良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F1及F2代中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F1代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双亲平均值高度相关,F2代中子粒蛋白质含量分离呈正态分布,且正态分布的峰值蛋白质含量也接近双亲平均值。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在优质育种的亲本选配上,一般配合力更重要一些,应重视蛋白质高配合力亲本的鉴定应用,并计算了蛋白质含量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同时对蛋白质数量改良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粒叶比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个冬小麦品种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粒叶比的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粒叶比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亲本的粒叶比差异及杂交互作均对F1代产生遗传差异,该试验中石6021、农大99260080等的一般配合力较大,石6021×农大99260080、鲁麦14×济南17等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大,产生了较强的杂种优势;粒叶比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但以加性效应为主,其遗传决定度达87.65%,狭义遗传力为64.71%;在高粒叶比品种选育上应重视高粒叶比亲本筛选利用和杂交后代的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7.
对几个冬小麦矮秆种质材料作父本时的矮化作用进行了研究评价,并对杂种一代的子粒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综合鉴定出陕160、西北矮个子和临5064/烟农15三种类型的优异矮秆种质,提出了这些优异种质的利用设想,同时提供了一种优异种质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白僵菌对菜青虫的致病效果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菜青虫病死僵虫中分离、筛选得到适应北方生态环境的白僵菌致病菌株BC32。测定了该菌株在不同温度、湿度、不同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以及不同温、湿度下的萌发率。结果表明,以PDA为培养基,温度为15℃,相对湿度85%以上,该菌株产孢量最大,达到5.3×108个/cm2;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9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可达98%。以1.0×108个/mL的孢子悬液感染菜青虫,10d后菜青虫校正死亡率可达92.67%~100%。在温湿度相对较低的田间自然条件下施用菌剂10d后,植株被害率下降至6%,表明该孢子剂对菜青虫防治效果好,具备了代替化学杀虫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芝麻叶枯病(Corgnespora sesameum Goto)是危害芝麻叶、茎、蒴的一种主要病害。感病后,叶片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灰褐色的角斑、大斑,最后叶片脱落。茎最初为棱形病斑,中央凹陷,后成红褐色条斑,植株易折断倒伏。蒴果上出现红褐、紫黑色病斑,易裂蒴.此病初花期开始发病,封顶前最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冬小麦非旗叶光合器官光合效应(以下简称非旗叶光合效应)的表现情况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非旗叶光合效应在不同材料间的变异系数为7.8%,并与千粒重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控制非旗叶光合效应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非旗叶光合效应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所以在种质创造及育种中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比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更重要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