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优质油菜的选育是国家重点攻关研究项目之一。“六五”期间各研究单位已先后选育出一批“双低”油菜品种(系)。我国新选育的双低油菜品种的遗传基因一般来自欧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凉山州昭觉县不同海拔高度春播油菜不同品种的试验鉴定表明,在海拔2 500m左右为春油菜适宜种植区,品种以德油早1号、中双6号、德油5号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3.
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每公顷16.5万株产量最高,达2382.3kg,分别比每公顷21.0万株、12.0万株、27.0万株、7.5万株增4.65%、8.87%、9.37%、21.07%;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总角果数,然后才是千粒重和角粒数;不同栽培密度影响了植株形态长相的变化,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降低,分枝部位逐渐增高,一次分枝数减少,一次分枝角果数逐渐减少,但主花序角果数占总角果数比例显著提高。可见合理密植主要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总角果数,从而达到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自1984年以来,系统研究了黄淮地区油莱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特点以及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确定以增加单位面积角果数为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采取以密为主,密肥结合的技术新途径,研究出油菜亩产150公斤以上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 1983—1984年,在河南省延津县小店乡良种场,1984—1985年在河南省兰考县堌阳乡独角楼村盐碱地连续进行了油菜抗盐碱性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研究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材料与方法 1983—1984年从黄淮流域的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及南方的湖北、云南等省征集当地主要推广油菜品种52个,其中:甘兰型品种28个,白菜型品种15个,芥菜型9个。在延津县小店乡良种场盐碱地进行了试  相似文献   
6.
大壮苗移栽是我国油菜增产的关键技术。但目前在油菜生产中,培育大壮苗将预留苗床由原来的1:3—4提高到1:6—7,从而导致高脚苗、弯根苗和弱苗大量发生,移栽素质较差的秧苗,抗逆能力弱,产量低。为此,我们采用国产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ET,对壮苗增产具有显著的效果。其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油菜栽培历来有精耕细作的传统,重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对于每个劳动日生产多少产品注意不够。因此,有些高产田产量虽高,但是花费的劳动力多,劳动生产率低,纯收益不高。有的则因耕作粗放,用工虽少,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也低。为此,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初由于协作研究较好的解决了北方冬油菜防冻保苗及高产关键技术,使甘蓝型油菜种植面积逐步由南向北推移到北纬37度的黄淮海地区。该地区盐碱地分布面积很大。据张文洁的调查研究表明,油菜属于中等耐盐范围,其耐盐性比小麦、高粱、大麦强。因此,开展油菜抗盐碱性方面的研究在生产上显得非常重要。据苏联A·A·少霍夫等,认为外界环境条件对植物的作用,在植物处于胚芽期或幼龄期表现最显著。因此,开展  相似文献   
9.
10.
湖北省的油菜生产优势及双低油菜产业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0~1996年,湖北省油菜种植面积、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占全省油料作物总面积的76.6%,总产量的74.5%,产油量的82.2%。1990~1996年油菜年均播种面积占全国年平均总面积的10.7%(最高年达12.7%),占长江流域11省(市)的12.7%(最高达14.7%)。全省总产量1995~1997连续三年跃居全国首位,双低油菜种植面积现已处全国前列。发挥湖北省油菜生产优势,推进双低油菜产业化进程,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有关问题,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支撑,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加速产业化链条的形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