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当归不同播种期育苗试验,探究播种期所对应气候因子对当归种苗生理指标及质量的影响,寻找当归育苗的最佳气候条件。试验结果显示,各气候因子与种苗单根重、根粗、产量、一级苗比例、成活率和早期抽薹率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平均地温、平均气温、≥10 ℃有效积温及降水量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6 月 20 日(第 2 播种期)播种的种苗产量分别比 6 月 10 日、6 月 30 日播种的种苗产量高 11. 96%、65. 63%,MDA 含量分别低 2. 02% 和 29. 4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较高,药材产量达 1 691. 2 kg/hm2 。综合种苗生理指标及产量,6 月 20 日(第 2 播种期)播种的种苗抗逆性强,早期抽薹率低,药材产量高,可作为适宜播种期,其对应的气象因子可作为适宜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定西马铃薯生产集约化种植,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马铃薯块茎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覆膜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延迟了马铃薯生育进程,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马铃薯干重平衡期推迟12~16d;施用有机肥增加了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与不施肥相比,10%、20%、30%和4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分别增加5、5、7和5d,同时,也增加了马铃薯生育期内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vmax和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干物质平均增长速度v mean,与不施肥相比,分别增加37.01%、46.46%、51.18%和35.43%以及51.09%、64.23%、77.37%和72.26%;马铃薯整株干物质积累呈现明显“S”型曲线特征;在成熟期,有机肥显著影响干物质有“源”向“库”的转移。综上所述,在干旱半干旱定西,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是最佳有机-无机配合比例。  相似文献   
3.
当归是甘肃省定西市品牌大宗道地药材之一,但生产中的早薹问题导致其成药期质量下降,已成为制约当地当归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当地种植的最佳当归品种和种苗,以岷归系列品种为试材,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当归品种及其种苗规格对成药期当归质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移栽单株鲜重约0.7 g、主根长7.1 cm、侧根数少于0.2条/株的岷归4号种苗,是最适宜获得当归主要农艺性状较优、早薹率低、抗病性较强、产量及经济收益高的种植方案。应用该种苗种植时,当归单株鲜根重最重,为69.3 g;鲜根折合产量最高,为11 800.0 kg/hm2;经济纯收益最高,为67 600.0元/hm2;产投比最优,为21.1元/元。建议在定西地区及类似区立地条件下,优先选择岷归4号小种苗。  相似文献   
4.
针对马铃薯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问题,以陇薯10号为指示品种,在水地覆膜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田间农艺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水平对马铃薯田间农艺性状有着明显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株高、茎粗和主茎数明显增加;而块茎折合产量、单株结薯重和平均单薯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趋势变化。以施N 225 kg/hm~2的处理块茎折合产量最高,为39 961 kg/hm~2,较对照不施氮增产81.65%;单株结薯重最高,为570.45 g,较对照不施氮增加169.34 g;平均单薯重最高,为115.85 g,较对照不施氮增加38.71 g。说明水地覆膜栽培条件下,陇薯10号栽培的最佳施氮量为N 225 kg/hm~2。  相似文献   
5.
在定西地区试验观察了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和块茎产量,在定西地区,施肥量为N 180 kg/hm~2,N、P_2O_5、K_2O质量比为4∶3∶3时,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比例为30%,是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新品种定丰16号由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8447"为母本,"CMS42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7-2008年甘肃省东片春小麦区域试验中,定丰16号折合平均产量为5 408.5 kg/hm2,居9个参试品种(系)第2位。该品种籽粒含粗蛋白16.60%,湿面筋33.6%,沉降值48.5 mL,降落值277s,形成时间4.7 min,稳定时间3.2 min,属中筋优质春小麦。该品种中抗条锈病,高抗白粉病,抗青秕,宜在甘肃省中部地区、甘南州、宁夏隆德县、西吉县等种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甘肃中部地膜覆盖小麦穴播栽培技术,包括适宜范围、选择前茬、精细整地、施足底肥、精选良种、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及时收获和选留种子等内容,以期为甘肃中部地膜覆盖小麦穴播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青叶采收次数对板蓝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板蓝根在大青叶采收3次、采收2次、采收1次、不采收大青叶4种栽培方式下的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大青叶收获次数的增加,对应的产量依次降低20.6%、39.3%、64.8%,可以得出大青叶采收次数的增加严重降低了板蓝根的产量。为了提高板蓝根的产量,建议生产中不收获大青叶。  相似文献   
9.
以岷归6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法设计,研究了肥料种类和追肥时期对当归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于7月上旬追施尿素150.0 kg/hm2的处理,当归主要农艺性状较好,增产显著,经济纯收益较大。  相似文献   
10.
干旱半干旱地区款冬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款冬严重减产,全国总产量不到2008年的一半,价格暴涨至120~150元/kg。受价格上涨的驱使,野生款冬被人们大量采挖,再加上受气候干旱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野生款冬花日益减少,濒临灭绝。虽然人工种植款冬范围广泛,但粗犷的种植方式使得产量不高。基于此,介绍了款冬的主要生理特点,同时总结了干旱半干旱区款冬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