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酱油渣中油脂的亚临界流体提取及酶法脱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油渣是酱油生产中的副产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还未得到资源化利用。本研究就采用亚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低温提取酱油渣中的油脂,采用生物脱酸技术解决酱油渣提取的油脂酸值高、精炼困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40℃、酱油渣含水量8.0%、提取次数2次的条件下,以丁烷为介质亚临界提取酱油渣中的油脂,提取率达到96.1%;提取得到的酱油渣毛油的酸值达到23.4(KOH)/(mg/g),在甘油添加量为理论所需的甘油量,加酶量为油质量的5%,反应温度65℃,真空条件1200Pa、反应8h的条件下,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IM催化的酯化反应能将油样的酸值降到4.0(KOH)/(mg/g)。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低盐固态发酵酿造酱油风味较差的问题,通过后期添加优选的嗜盐乳酸菌和耐盐酵母,进行有机酸发酵和醇酯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酱油多菌种混合阶梯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蛋白质水解完成后,浇淋盐水降温,接入1%的乳酸活化种子液,在35℃下有机酸发酵7d;有机酸发酵完毕,浇淋盐水降温,添加0.5%的鲁氏酵母种子液,15 d后按1∶1的比例加入蒙奇球拟酵母种子液,醇酯发酵35 d.在此工艺条件下酿造的酱油,无论是感官指标还是理化指标都比未添加乳酸菌、酵母菌以及仅添加乳酸菌或酵母菌发酵的酱油好,其乳酸和总酯的含量明显提高,甚至可与日本特选酱油相媲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酱油渣毛油为原料,采用先甘油预酯化反应后醇解反应的工艺生产生物柴油。结果表明:酸值25.7(KOH)/(mg/g)的酱油渣毛油,在较优的反应条件下,经过甘油预酯化反应,酸值能降到1(KOH)/(mg/g)以下,而且不涉及常规的预酯化反应所需要的大量甲醇,避免了耗能的甲醇回收和精制的过程,而且反应可以利用粗甘油,降低了生产成本;自制的固体酸催化剂稳定性较好,可以有效的重复利用3批次;高酸值的酱油渣油经过甘油预酯化反应以后,可以有效的、快速的转化为脂肪酸甲酯。  相似文献   
4.
多菌种混合发酵提高酱油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酿3.042米曲霉和黑曲霉AS3.4309混合制大曲,采用固态低盐发酵酿造优质酱油,探讨了混合菌种的最佳配比、盐水原料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酱油中总氮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对酱油的固态低盐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固态低盐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水原料比为2.0∶1,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为120 d。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酿造酱油的蛋白质利用率达86.28%,氨基酸转化率达55.6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