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属祁连山东段兰科植物集中分布区之一,也是甘肃兰科植物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为促进和提升保护区兰科植物及其生境的保护,在现有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在兰科植物集中分布区域布设了3个固定监测样地,通过现场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获取基础监测数据,分析整理出兰科植物受到的干扰类型及程度,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为开展兰科植物的针对性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禁牧对隆宝国家自然保护区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青海省玉树县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典型禁牧、半禁牧、自由放牧的高寒草地,调查3种草地的植物量、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等特征,分析禁牧对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可以有效提高该保护区内高寒草地植物量,增加植被盖度,提高禾草类优良牧草功能群的比例,植物多样性增加;禁牧可以提高土壤碳库、氮库及储水能力;禁牧使地上植被与土壤有机碳、氮、储水功能协同演变,但对土壤磷影响不大。此外,适当程度的禁牧是降低高寒湿地土壤水分蒸发,减缓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样线调查法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兰科植物展开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连城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兰科植物19属36种,其中褐花杓兰、剑唇兜蕊兰为甘肃第二个新增分布纪录地点;在生活型方面,连城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以地生兰为主,共计31种(86.1%),腐生兰共5种(13.9%);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2 000~2 900m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保护区内布设61台红外相机并开展调查工作。结果共记录到兽类4目9科15种,鸟类4目18科42种,其中梅花鹿(Cervus nippon)、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青鼬(Martes flavigula)、荒漠猫(Felis biet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相对丰富度最高的5种动物为狍(Capreolus pygargu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赤狐(Vulpes vulpes)、猪獾(Arctonyx collaris)、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兽类和鸟类物种数月变化均较为明显,2018年6月最多,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受冬眠和迁徙影响相对较低。本研究提供了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部分地栖兽类和鸟类资源的最新现状,同时丰富了祁连山鸟兽调查数据,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及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红外相机在调查大中型兽类、地栖性鸟类以及夜行性动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对于小型兽类和非地栖性鸟类则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