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林明珠  谢世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66-767,796
从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对晋江市滩涂围垦的效应进行分析。在社会经济方面,滩涂围垦不仅增加了土地面积,也提高了养殖等其他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但对旅游业的发展和航运、港口建设存在不利的影响。在环境效应方面,滩涂围垦对水质和生物生存环境影响甚大,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后针对晋江市滩涂围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滩涂围垦的几点对策建议,如进行产业调整等,以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现状,阐述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及技术手段的有效整合,可实现虚拟资源和馆藏资源的有机结合,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银杏叶提取物对1O日龄鸡胚人工感染新城疫病毒(NDV)的抑制试验.抑制NDV增殖试验结果表明,NDV强毒组在48h的鸡胚保护率为20%,0.500 g/mL银杏叶提取物+NDV组鸡胚保护率为50%,两者差异显著(P<0.05);0.250 g/mL+NDV组、0.125 g/mE+NDV组的鸡胚保护率分别为70%、80%,与强毒组相比,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特征及土壤质量。对重庆市南川区灌草丛、人工林、果园、旱地、水田、撂荒地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的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养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变化规律也不一致。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都呈现表聚现象,且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都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但全磷和全钾含量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6种土地利用方式各土壤养分指标含量排序各异,退耕后土壤部分养分含量仍较低,初步认为该区土壤养分受人为影响较严重,退耕后土壤恢复能力还较差。  相似文献   
5.
将毛竹进行漂白和炭化处理,分别对原竹、漂白竹和炭化竹进行酚醛树脂浸渍试验,观察浸渍前其结构特征,测定浸渍质量,分析经过不同处理后毛竹材对酚醛树脂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炭化处理的竹片对酚醛树脂的渗透性能显著提高,竹片厚度越薄,其渗透性能越好。分析比较毛竹浸渍前后的结构差异,探索竹材对酚醛树脂的渗透机理,为竹质特种胶合板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山地不同土地利用对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南川喀斯特山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灌草丛、耕地、石漠化地)下的表层岩溶泉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个泉水进行一个水文年的水温(t)、pH、电导率(EC)、HCO3^-、NO3^-、SO4^2-、Cl^-、Ca^2+、Mg^2+、Na^+、K^+等水化学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3个泉水的t、pH、EC及主要阴阳离子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在t、EC及NO3^-、SO4^2-、Cl^-、Na^+浓度上,表现为灌草丛泉水〈耕地泉水〈石漠化地泉水,在K^+浓度上,表现为耕地泉水〉石漠化地泉水〉灌草丛泉水。3个泉水HCO3^-+Ca^2+占所测9种主要离子的比例分别为87.1%,71.8%,62.9%。泉水的HCO3^-浓度及HCO3^-+Ca^2+占所测定的9种主要离子的比例由灌草丛泉水→耕地泉水→石漠化地泉水逐渐减少。这说明EC、NO3^-、SO4^2-、Cl^-、Na^+、HCO3^-等泉水水化学指标可以作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