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25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经多年试验研究总结了哈尔滨地区种植特种(糯)玉米重点应用推广技术。 1品种选择 应该选用已经审定推广的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产量高、符合市场需要、具开发前景的品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推广的品种有垦粘1号、晋糯205、京彩花糯、蠡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建早稻多年田间观测数据与气象资料的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气象条件对早稻产量结构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穗结实粒数是造成早稻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幼穗分化到乳熟期的光温水条件对早稻产量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粉剂氯化胆碱中三甲胺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了分光光度法和凯氏定氮蒸馏法检测粉剂氯化胆碱中三甲胺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分别进行精密度和回收率的测定,从而证明2种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据对闽侯县孔源村2005/2006年度冬季低温考察资料分析,对于相对高差为60m的小山坡,晴天最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越近坡顶,最低气温越高;对相对高差为86m的小山坡,在相对坡位为0.86的山坡中上部,晴天最低气温常出现最高,逆温最明显。孔源村四周被群山环抱,仅西南面有一狭小的出口,冷空气易进难出,最低气温偏低。山坡地逆温仅体现同一山坡不同坡位之间最低气温的差别,尽管所考察的两个山坡最大的逆温差达到2.6℃,但所考察的14个点最低气温都比闽侯县气象局低,故在果树建园选择园址时,不要过分夸大坡地逆温的作用。据考察的资料分析,孔源村可选下部较开阔、坡位为0.6-1、海拔约140-180m处适当种植橄榄树;山坡的下部和坡底海拔高度低于80m的山间垄田洼地可种植宽皮桔,其它坡位以种植甜橙为好。  相似文献   
5.
2015—2016年福建省冬季平均气温正常,极端气温偏低;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偏少,大部县市为明显到异常偏少。2016年1月出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强冷空气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超过历史同期最低值,寒冻害属历年第2位,仅比1999—2000年冬季寒冻害轻;中南部连续2次暴雨过程历史罕见,降水量属历年第1位。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低温阴雨寡照、暴雨和寒冻害3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寒冻害。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东部近海地区冬季坡地逆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坡地果树在冬季强低温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冻害特征,研究坡地逆温特征、选择适宜的坡位种植果树对避免或减轻低温给果树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山坡地逆温特征,2007/2008年度在永泰县境内山坡的不同坡位上布点进行最低温度考察,结果显示,在相对高差近300m的山坡上,相对坡位约7/10附近晴天的最低温度常出现最高,与坡底的最大逆温差达1.9℃。结合福建省东部4个市县10个山坡地的考察资料,分析得出坡地逆温具有以下特征:最大逆温出现的坡位与山坡的总高度差成反相关,随着总高度差的增加,最大逆温差出现的坡位呈下降趋势;随着排汇比(可排泄的方位角与360°之比)的减小,最大逆温差出现的坡位呈升高的趋势。最大逆温差值与山坡的排汇比、坡度和总高度差有关,最大逆温差值随着排汇比的减小呈增大的趋势、随坡度的增大呈增大的趋势;当排汇比和坡度相同时,最大逆温差值随山坡的总高度差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闽江口湿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闽江口湿地分布区4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71-200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闽江口湿地日照、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闽江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季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小;日照时数总体下降,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和季降水量(春季除外)呈上升趋势,但趋势都不显著;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年际波动大。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利弊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闽江口湿地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太阳总辐射计算方法及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福州1971—2008年、建瓯1992—2008年、广州1991—2008年、汕头1991—2008年、南昌1991—2008年、赣州1991—2008年共6站历年各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各地太阳总辐射的计算公式:Q=Q0(a+bs),通过精度对比,确定了福州模式为适用于福建的计算公式,推算出福建各地逐月、季、年太阳总辐射,利用GIS绘制得各季及年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图,分析福建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太阳总辐射季节及年分布总体趋势是从福建的东南部沿海向西北部减少;季节平均每月太阳总辐射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相似文献   
9.
枇杷幼果冻害低温等级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建省近5a枇杷幼果低温箱试验和低温过程山坡地枇杷冻害观测试验结果,以及主产省福建、浙江历史灾情资料,采用归纳分析和对比印证等方法,对枇杷幼果冻害的低温等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枇杷幼果冻害低温等级指标可用日最低气温(Tmin)和低温持续天数(DD)表示,各级冻害指标分别为,轻度:-2.5℃<Tmin≤-1.0℃,DD≤3d;中度:-3.5℃<Tmin≤-2.5℃,DD≤3d或-2.5℃<Tmin≤-1.0℃,DD>3d;重度:-4.5℃<Tmin≤-3.5℃,DD≤3d或-3.5℃<Tmin≤-2.5℃,DD>3d;极重:Tmin≤-4.5℃,DD≤3d或Tmin≤-3.5℃,DD>3d。历史灾情资料验证结果表明,冻害等级指标在福建莆田的推算准确率为61%,在浙江临海、黄岩为87.5%,说明枇杷幼果低温冻害等级指标可应用于低温冻害预测。  相似文献   
10.
南亚热带主要果树冻(寒)害低温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历史气候和冻(寒)害灾情资料、2007/2008、2008/2009年冬季盆栽移放试验和典型年考察资料,以及冻(寒)害形态学标准,采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印证方法,对南亚热带主要果树冻(寒)害低温指标进行研究。确定了几种主要南亚热带果树的轻、中、重、严重冻(寒)害低温指标,结果分别为龙眼:-1.5~0℃、-2.5~-1.5℃、-3.5~-2.5℃、<-3.5℃;荔枝:-2.0~0℃、-3.0~-2.0℃、-4.0~-3.0℃、<-4.0℃;香蕉:3.0~5.0℃、1.0~3.0℃、-1.0~1.0℃、<-1.0℃。结果可为果树冻害监测预警及避冻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