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8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冬马铃薯高产栽培优化集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冬马铃薯高产栽培优化集成技术,包括选种、建垄、芽块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推动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林永忠 《作物杂志》2001,17(2):36-36
甘薯是漳州市主要的粮食作物。甘薯小象虫是甘薯主要害虫之一,在闽东南沿海薯地普遍发生,年发生4~6代,世代重叠,一年中以第二代至第四代,即在7月至9月,干旱少雨,薯块正处于形成膨大期,容易裸露,引诱成虫前来产卵,又为小象虫提供丰富的食料,薯苗和薯块受害严重,田间甘薯死苗缺株率达10%~20%;薯块臭心腐烂,人畜不能食用,且易诱发黑斑病和软腐病。据我市各地田间调查,严重田块臭薯、虫薯的隐虫量高达37%左右,不但降低产量,使甘薯产量损失20%~30%左右,高的超40%,而且影响到品质。针对甘薯小象虫主要藏在薯块内繁殖危害……  相似文献   
5.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漳州市香蕉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2.6万hm2。但蕉区粮经争地矛盾突出,加上多年连作,土壤肥力逐年减退,病虫害严重,香蕉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漳州市农技站提出在水田蕉园实行稻蕉套种栽培模式,即在早稻中期套种香蕉脱毒组培假植苗,当年多收一季粮食,第二年收获春蕉。三年来该模式在平和、云霄等县蕉区试验示范23.3 hm2,达到粮蕉双丰收,现把技术总结如下。 1 套作模式效益显著   稻蕉套作的第一年每666.7 m2(下同)蕉果产量达2436.4 kg,比老蕉园清明定植同期假植组培苗的增产321.5 kg,增长15.2%;比老蕉园清明定植吸芽苗的增产360.8 kg ,增长17.4%。第二年套作的宿根蕉蕉果产量为3165.8 kg,比组培苗老蕉园的增 产459.1 kg,增长17.0%;比吸芽苗老蕉园的增产492.6 kg,增长18.4%,套作模式还多 收一季稻谷527 kg。该模式产品包括稻谷、稻草、蕉果总产值4985元,纯收入达2085元,分别比上述两者老蕉园增加收入778元和849元。该模式通过水旱轮作,促进蕉田土壤营养元素 的有效化,稻草回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在种稻淹灌下,闷杀了土壤有害病菌和蛴螬、蝼蛄、线虫等地下害虫。据吐蕾期田间调查:套作的蕉树叶斑病病情指数为8.4,分别比两种老蕉园降低12.1和18.8;田间金龟子幼虫蛴螬的虫口密度为1.5头/m2,分别比老蕉园减少8.3头/m2和8.6头/m2;蝼蛄虫口密度为2.3头/m2,分别减少6.4头/m2和7.2/m2。  相似文献   
6.
漳州市充分利用南亚热带地区冬季“天然大温室”的气候优势,改革耕作制度,因地制宜地发展了160hm^2鲜食型冬玉米,通过引进应用新型双降解地膜覆盖,基肥增施热性有机肥料,推广良种,开展健身丰产无公害化栽培等技术措施进行玉米反季节栽培,获得鲜玉米果穗平均单产9358.5kg/hm^2,玉米鲜嫩青果在春季水果淡季抢占市场,提高效益,纯收入1.68万元/hm^2,此外还为养牛业提供1.65万kg/hm^2以上的优质青饲料。果蔬型冬玉米的发展,已成为调整优化冬季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玉米的综合利用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5~2008年对龙海市超级早稻—超级晚稻—冬马铃薯三熟超高产新技术模式优化栽培的研究示范,探索出稻稻薯模式的"四最"效应,即三熟生育期的最佳配置,关键技术的最优集成,粮食单产的最高水平和模式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中薯3号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广马铃薯种植对于发展惠安县冬季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示范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新技术,惠安县种植业管理站于2008年和2009年冬种进行马铃薯中薯3号稻草覆盖栽培试验示范,探索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现将2年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快丰收”生长素是我国台湾省研制的一种高效营养型植物生长素。它能迅速地浸透入植物体内,促进细胞原生质流动,助长植物细胞的活动力,具有促进植物发根、发芽和提早开花结实等作用,尤其对花粉管的伸展、帮助受粉、防止落花落果等有着显著效果。为验证“怏丰收”生长素的增产效应,探讨其使用技术,我站于一九八八年利用冬种小麦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0.
玉米在南方地区主要作为春玉米或秋玉米种植.但为了充分利用南亚热带地区冬季"天然大温室"的气候优势,漳州市农技站推广应用冬季双降解地膜覆盖新技术,提高冬玉米种植水平,于2001年12月上旬在芗城区石亭镇、漳浦县前亭镇、诏安县四都镇等地科学引导种植2400亩冬玉米,成为我市调整优化冬季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