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1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Ⅱ优270系玉林市农科所于1998年利用博ⅡA与自选的玉270恢复系配组育成的感光型杂交水稻组合,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一般每hm^2产量7500kg,适合桂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玉林为代表桂东南地区杂交水稻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并量化其形态指标,为当地水稻育种和水稻株型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东南地区15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观察记载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综合分析各形态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确定桂东南地区水稻理想株型主要性状的量化指标.[结果]15个杂交水稻品种生育期介于113~124 d,株高为96~122 cm,剑叶长和宽分别为28.4~42.3cm和1.3~1.9cm,穗长为22.2~27.4cm,有效穗数为229.5万~304.5万穗/ha,每穗粒数130~198粒,结实率均超过80.0%,千粒重均在20.0g以上,产量为7762.5~8887.5 kg/h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生育期和千粒重与产量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剑叶长、剑叶宽和有效穗数与产量呈负相关,其中有效穗数与产量的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剑叶长、穗长、结实率和千粒重5个指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系数均为正值,其中生育期的正直接作用最大(0.60);株高、剑叶宽、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4个指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系数为负值,以株高的负直接作用最大(-0.40).[结论]桂东南地区杂交水稻理想株型形态的量化指标为:生育期124 d左右,株高114~122 cm,剑叶长29.0~37.0 cm,叶宽1.3~1.5cm,穗长26.0~27.0 cm,有效穗数225.0万穗/ha左右,每穗粒数140~160粒,结实率85.0%~89.0%,千粒重约29.0g.  相似文献   
3.
2009年早造在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开展特优233"种三产四"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示范。项目结合当地的土壤肥力,以纯N为计算单位,采用前期施纯N肥占60%、中期30%、后期10%的"631"高产栽培技术,特优233平均产量达10.32t/ha,比对照特优5058增产2.80t/ha,增产37.16%,达到了"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目标产量,示范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特优269是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配的早籼杂交稻新组合,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2012年早造在广西玉林玉东新区茂林镇榕楼村示范种植7.09 hm2,项目采用提前播种、稀播培育壮秧;小苗规范抛栽,强化低位分蘖;平衡施肥,加强追肥;合理灌溉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特优269平均产量达11.13 t/hm2.  相似文献   
5.
林熙 《技术与市场》2010,(5):109-109
德国科学家日前发现,一些不寻常的微小抗体,即所谓的纳米抗体,能以意想不到的精度改变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特性。这些免疫系统抗体与蛋白质结合后可改变蛋白质的构造,进而影响其功能。  相似文献   
6.
晚籼优质稻家福香1号的选育及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福香1号系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桂丝占作母本,丰华占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中熟优质稻新品种,于2009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20 d、株高102.3 cm、结实率87.93%、千粒重24.4 g、平均单产7125.0 kg/ha,其11项品质性状指标达农业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适宜在桂南、桂中稻区作晚稻种植。家福香1号栽培技术要点:稀播培育多蘖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7.
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区,与广东、广西等荔枝主产区相比,冬春季气温高,一般年份,荔枝比广东、广西早熟15~20天。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海南受冬季环流控制,10月至12月,天气总体状况为日长变短,湿度、气温降低,但是岛内各地仍经常出现高温多湿天气,对荔枝花芽生理分化和形态分化极为不利。期间若不加强管理,极易出现营养生长过旺、花芽分化进程难以顺利完成的情况。在10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的物候期,对结果的荔枝树采用物理或化学控梢技术处理,控制根系活动,抑制冬梢抽生,强制营养生长处于稳定的休眠状态,促其转化为生殖生长状态,完成花芽分化,然后再实施催花措施促进成花,是海南荔枝稳产、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杂交稻特优233百亩连片生产示范与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特优233是玉林市农科所选配的早籼三系杂交稻组合,2000年1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早造,在广西北流市民安镇才旺村进行特优233百亩连片超高产栽培示范,项目采用适时早播、稀播培育壮秧;小苗规范移栽,强化低位分蘖;平衡施肥,适时追肥;合理用水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特优233加权平均产量达11.08 t/h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12.8%,示范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特优216系玉林市农科所用特A不育系与自选的玉216恢复系配组育成。属感温型中熟组合,高产,优质,一般公顷产量7500公斤。适合广西、广东及海南等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泰玉14是用泰国稻与玉83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常规稻新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型集散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每667m^2产量一般为450kg左右,最高达554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