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盐胁迫环境下植物活性氧的代谢及其清除能力是衡量植物抗性的主要指标之一,不同浓度盐胁迫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存在差异。以美蕊花同一无性系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0、25、50、100、200、300和400 mmol·L-1)胁迫下,美蕊花幼苗叶片活性氧代谢及保护酶活性0-72 h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合成速率均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SOD、CAT和POD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随盐胁迫浓度增加而提前。因此在胁迫中前期(0-48 h),中度(100、200 mmol·L-1)轻度(25、50 mmol·L-1)的盐胁迫下活性氧的清除系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福州市普通公路主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差异以及植物叶表面显微结构对滞尘能力的影响,能够为福州市公路优良滞尘植物的筛选和公路绿化带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进而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东南沿海丘陵地区的福州市为研究地区,以福州市普通公路主要的10种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10个树种的叶片表面微结构,并分四季测定叶片单位面积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和分布特征.[结果](1)10个绿化树种中大部分树种对粉尘及悬浮颗粒物的滞留量表现为春>夏>秋>冬.不同树种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留效果存在显著(P<0.05)差异,综合看来,黄花槐(Sophora xanthantha)的滞尘能力最强,滞尘量和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留量均显著(P<0.05)高于其余树种,小叶榄仁(Terminalia neotaliala Capuron)的滞尘能力也较强.此外,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对粉尘、TSP及PM10的滞留能力较强,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 f.)对TSP、PM10及PM2.5的滞留能力较强,榕树(Ficus microcarca Linn.f.)对粉尘的滞留能力较强;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 St.Hih.)和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 Linn.)的滞尘能力最弱.(2)各树种叶片滞留的悬浮颗粒物中PM2.5和PM10质量占TSP的比例分别为31.24%~72.71%和50.27%~89.15%,实验树种对大气细颗粒物的滞留效果较好.(3)气孔大小和密度与滞尘能力无显著(P>0.05)相关关系,但叶片表面表皮毛、褶皱、沟槽、突起等结构较多的树种滞尘能力更强.[结论]在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建设公路绿化带时应该选择滞尘能力强且兼具良好观赏价值的树种,可以考虑选择黄花槐、紫薇、紫叶李等落叶树种和小叶榄仁、榕树等常绿树种进行搭配.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不同类型绿地空气负离子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不同类型绿地空气负离子的变化规律,并为城镇绿化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以福州市公园绿地、居住绿地、工业绿地和公共设施绿地(包括大学校园绿地和商业绿地)5种类型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空气负离子效应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公园绿地>校园绿地>居住绿地>商业绿地>工业绿地,单极系数依次逐渐增大,空气离子评价系数却逐渐减小;不同绿化配置模式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浓度大小、空气质量优劣的排序均为复层林>乔草型>灌草型>草地>裸地;公园绿地、校园绿地和居住绿地日变化较为平缓,空气负离子浓度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商业绿地则为单谷形式,而工业绿地为双谷形式;不同绿化配置模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曲线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单调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