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7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省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甘肃省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遥感数据和2014年实测数据,采用经验回归模型法构建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估算模型,并研究了过去20年高寒草甸FVC时空变化规律、稳定性及变化原因,以期为FVC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6种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中除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外,其余VI与FVC相关系数均大于0.65(P<0.01);模型精度检验发现高寒草甸FVC最佳反演模型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二项式模型:y=-0.65x2+1.97x—0.23(R2=0.81,RMSE=7.33);甘肃省高寒草甸FVC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20年FVC均值处于较高水平,年均FVC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速0.15%·a-1,其中FVC增加的面积占52.76%,稳定的面积占27.58%,下降的面积占19.66%,FVC变异系数小于0.15的面积占86.57%。综上所述,2000—2019年甘肃省高寒草甸FVC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并且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夏河甘加草原草地蝗虫种群存在度分析,确定该地区草地蝗虫优势种为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宽须蚁蝗、皱膝蝗(红翅皱膝蝗和鼓翅皱膝蝗)。对气象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提出了一年高峰值(yn)、产卵期的平均降水(x1)和温度(x2)、本年孵化期平均气温(x3)和降水(x3)为关键因子的非线性模型:yn+1=18.110 6+0.328 3x1+32.229 9/lnx2-182.237 3e-0.8x3+42.173 3x4e-x4)yn来描述混合种群的密度高峰值,且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天然草原是甘肃省最大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科学、准确地估算甘肃省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甘肃草原重要性认识和生态安全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数据,计算出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然后结合甘肃省各种草原类生物量,修正甘肃省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最后计算出甘肃省各类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草原提供的其他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在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生产价值的3.1倍和3.7倍以上;2)甘肃省暖性灌草丛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为84418.28元·hm?2,温性荒漠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低,为10120.21元·hm?2;3)甘肃省草原生态服务总价值为7069.73×108元,是2016年畜牧业总产值的23倍,约等于甘肃省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4)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高,为1733.27×108元,占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24.52%;高寒荒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低,为58.51×108元,占草原生态服务价值的0.83%.本研究不仅为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提供了思路,也为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草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干旱、半干旱环青海湖地区生长的优良牧草,测定了高原地区生长的4种禾本科本土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指标,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颖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和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的叶茎比和鲜干比较高,适口性更好;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cv.Tongde)的干草产量为最高,大颖草、同德短芒披碱草、同德贫花鹅观草(Roegeria pauciflora cv.Tongde)的草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扁穗冰草的营养价值相对最好;4种供试牧草综合评价表现由高到低为:扁穗冰草>大颖草>同德贫花鹅观草>同德短芒披碱草。  相似文献   
5.
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是反映草地合理利用强度的基本单位。为提高草地合理载畜量的划分精度,根据“极大似然逼近原理”,创建了异质因子控制下的“线性回归+区域化值残差修正”数据空间化方法。以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汇总数据中县域理论载畜量和1∶4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为基础数据,采用分省控制构建了理论载畜量与植被类型-生产力异质植被斑块的线性回归模型,其判定系数由全国模型下的0.867提高到0.937,拟合优势度较高,所获得的中国公里格网草地合理载畜量分布图空间化精度也较高。中国公里格网草地合理载畜量分布图不仅表明了不同类草地因生产力的不同有不同的放牧要求,也体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草地载畜能力的差别,有效反映了单位面积内草地植被载畜-生产力水平,为生态治理和草地资源保育工作中合理制定草地利用强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高寒草甸微尺度海拔和坡向下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对于探讨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7个海拔(2 800,3 000,3 200,3 400,3 600,3 800,4 000 m)和2个坡向(阴坡、阳坡)高寒草甸的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拔和坡向的交互效应对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葡萄糖苷酶(BG)、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lnBG/ln (NAG+LAP)、lnBG/lnAP和ln (NAG+LAP)/lnAP有显著影响;LAP、AP、BG、POD、lnBG/ln (NAG+LAP)、lnBG/ln (NAG+LAP)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β—1,4—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PPO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同一海拔,阳坡土壤AP、BG、POD、PPO酶活性低于阴坡,阳坡土壤NAG酶活性高于阴坡,海拔3 800 m以下阳坡LAP酶活性低于阴坡,除海拔3 000 m和4 000 m外的其他海拔阳坡的土壤lnBG/ln (NAG+LAP)高于阴坡,海拔3 000~3 400 m的土壤lnBG/lnAP和海拔3 000~3 600 m的土壤ln (NAG+LAP)/lnAP在阳坡低于阴坡。相关分析发现,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不同程度受土壤C、N、P资源及土壤水分条件等的调控,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综上,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在微尺度海拔和坡向上具有差异性,且受土壤C、N、P资源及土壤水分条件的综合影响,以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多年生黑麦草顶峰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国外引进优良草坪草种———多年生黑麦草顶峰 (Pinnacle) ,在国内的 3个气候带 :北京 (北过渡带 )、兰州 (寒冷半干旱带 )和成都 (南过渡带 )等地 ,进行了品种评定和适应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多年生黑麦草顶峰适宜在中国北方过渡带和南方夏季不甚高温高湿的地区推广 ,在兰州以西越冬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世界草地综合顺序分类图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全球1961~1990年气象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将7 775个站点的气温与降水换算成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指标->0℃的年积温(Σθ)和湿润度(K)值,在Arc GIS平台上,配以世界行政区划图,依据综合顺序分类理论,制作世界草地综合顺序分类图.研究结果表明:可将世界陆域草地分为38类,基本符合全球气候带以及植被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区域尺度下气候因子的插值优化及其与草地NPP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省及周边42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和154个草地样地地上生物量(风干质量)实测数据,在AMMRR插值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坡度、坡向两个变量,对甘肃省1996-2005年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不同季节温度和降水量进行空间模拟,并分析了甘肃省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对年均温、年降水量和不同季节温度、降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1)相对其他插值方法,引入了坡度、坡向等微观地理因子的AMMRR插值方法,可充分体现甘肃省的年均温、年降水量受地形影响的微观变化,更符合实际情况。2)除冬季外,草地NPP与不同时期的温度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不同时期的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且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温度。  相似文献   
10.
郭婧  柳小妮  任正超 《草业科学》2012,29(3):384-391
在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系统(IOCSG)的指导下,以甘肃省113个气象站点多年>0 ℃年积温(Σθ)和年降水量(r)以及DEM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AMMRR)”进行气象数据空间化,通过空间叠置分析完成甘肃省草地类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共有28个IOCSG草地类,面积最广的有4个,分别是微温极干温带荒漠类(ⅢA3)、微温干旱温带半荒漠类(ⅢB10)、微温湿润落叶阔叶林类(ⅢE31)和寒冷潮湿高山草甸类(ⅠF36),分别主要分布在北山山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和甘南高原;亚热带的几个类(ⅤB12、ⅤC19、ⅤD26和ⅤE33)分布面积较小,比例不足1%。研究结果符合甘肃省各区域的气候特点。AMMRR法充分考虑了地形因子(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气象要素的影响,使Σθ和r插值结果更接近实际,得到的草地分类图也充分体现出了植被的地带性规律,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