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部清水河县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降雨量420mm左右,地下水资源拥有量1.7亿m3,可开采量1.0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800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县90%以上的耕地为坡梁地.绝大部分地区的人畜饮水和农牧业生产用水均依靠蓄集天然降雨来解决,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县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利用宝贵的降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降水在干旱区农业生产上的效率,成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经近两年的试验研究,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旱作坡梁地玉米生育期间的灌水与追肥问题.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及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耕地土壤监测是科学利用耕地资源,建设可持续农业土壤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内蒙古耕地面积709.09万hm2,居全国第三位,通过对其监测分析,为指导全区耕地保养管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科学施肥、耕作制度改革、高产土壤培育、中低产田改良和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基础地力及增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省份之一,探究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基础地力状况,评价基础地力和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关系,为指导不同生态区及土壤肥力下的马铃薯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5年在内蒙古4个马铃薯主产区开展的1118个试验点无肥区(CK)和施氮磷钾肥(NPK)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数据。以无肥区马铃薯产量来评价土壤的基础地力,计算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采用边界线拟合方法预测马铃薯最大潜在产量,计算其可获得的产量差,进而明确基础地力对主产区马铃薯产量及产量差的影响。采用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基础地力对马铃薯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内蒙古阴山南麓区、阴山北麓区、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马铃薯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13.10、14.67、15.71和16.45t/hm^2;氮磷钾推荐施肥产量依次在20.90、23.17、25.34、26.54 t/hm^2;平均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57.6%、62.7%、63.9%和66.2%。随着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土壤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逐渐增大。马铃薯施肥产量与土壤基础地力呈显著正相关,阴山南麓区、阴山北麓区、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马铃薯施肥产量与土壤基础地力直线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769、0.876、0.770和0.790 (P <0.0001)。随着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马铃薯施肥产量与预测的最高施肥产量的差值变小,施肥产量的稳定性指数下降,可持续性指数增大。【结论】内蒙古马铃薯各主产区的土壤基础地力产量、施肥产量及地力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的马铃薯基础地力产量、施肥产量及地力贡献率指标均显著高于阴山南麓区。阴山南麓区、阴山北麓区、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施肥可获得的最高预测产量分别为53.68、62.87、65.39和69.65 t/hm^2。土壤基础地力与马铃薯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基础地力的提高增大了产量的可持续性指数,有利于马铃薯的高产、稳产。随着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土壤对产量的贡献率增加,施肥可获得的产量潜力增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2009~2010年在春小麦上进行多点分散的"3414"试验,通过一系列相关性分析出春小麦养分丰缺指标及不同养分丰缺指标等级下的推荐最佳施肥量范围,计算出春小麦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校正系数等参数,为施肥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马铃薯滴灌微生物肥料改善作物品质及增产效果,在丰镇市开展马铃薯滴灌微生物肥料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