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1、工程概况1991年广西区渔业建港工程公司承建的企沙渔港码头扩建工程为混凝土方块重力式码头,位于企按渔港深水码头和冰厂码头之间,长135m,两个泊位,工程预算总造价105万元。码头基槽开挖分两步进行,首先由1.5m3的抓斗挖泥船经一个多月施工完成基槽方量约1万m3;此后由于剩余立质问题施工难于继续进行,1.5m3的抓斗挖泥船斗齿经常抓断,开挖工作被迫停止。经对提供的地质资料分析发现(1)企沙渔港扩建码头座落在珠罗系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第四系含淤泥砾砂岩层上,需要开挖的岩层厚度0.5-2.0m不等,为分层板状结构,已经风化成…  相似文献   
2.
避风型渔港的合理规划对减少台风造成渔业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中国东南沿海避风型渔港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复杂度进行了分析,利用渔船就近避风的原则,提出了一种优先考虑最短回港时间的启发式算法,并用中国东南沿海实际的渔港及渔船数据进行了计算,用调研数据对算法的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对人工鱼礁流场效应进行数值模拟,选取单体人工鱼礁模拟近岸海域的鱼礁流场,对其附近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人工鱼礁开口比和迎流面形状对流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开口比是鱼礁流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口比越小,水流受鱼礁阻隔程度越大,礁前上升流流速越大,背涡流紊流区域越明显,背涡流区域就越长;鱼礁迎流面形状对流场效应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4.
避风型渔港避风因素浅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的东南沿海是最容易遭受热带气旋影响的脆弱地带,每年的5-11月,都会遭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对渔港、渔船和渔民构成严重威胁.而渔港的避风能力是渔民最为关心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登陆我国的强台风等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对渔港、渔船及渔民造成损失的实例分析,从防波堤设计标准、避风锚地的底质、锚泊方式等3个方面对避风型渔港的避风因素展开讨论,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为渔港、渔船和渔民减少灾害,为政府建设避风型渔港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南沿海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是渔船安全避风的场所,而目前中国东南沿海现有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仅能满足43%机动渔船避风锚泊的需求。根据国家制定的新建和扩建一批避风能力达到11级的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以满足70%机动渔船停泊避风需要的"十二五"渔港建设规划目标,本研究中以浙江省为例,将复杂的渔港选址问题运用数学方法予以处理,给出了浙江省拟建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的数量及其布局方案,并提出了台风登陆时拟建渔港的放大系数,为国家"十二五"渔港建设规划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生态环保渔港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日韩渔港建设50多年走过的成功之路,主要经验是渔港功能定位的不断创新和多元化发展。面对我国当前渔港建设的良好机遇,我们要制订好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起点的渔港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做好振兴渔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渔港功能定位,强化全民族对海洋国土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意识。在实施中心渔港建设计划的同时,应尽可能考虑到渔业水域环境的修复、海洋牧场的开发和渔港功能的拓展等,为未来实现多功能生态环保型渔港建设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超强台风"桑美"风场数据为依据,应用考虑波浪折射、底部损耗及波浪破碎等的波谱模型推算近岸海域台风浪场;再应用考虑波浪的浅水变形、绕射、折射、反射、海底摩擦以及波浪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Boussinesq方程推算港内波浪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沙埕港在"桑美"台风正面登陆时港内波浪分布的特征及灾害成因。  相似文献   
8.
9.
为研究西北行路径的台风登陆前近岸台风浪的变化规律,依据MIKE21 SW谱波浪模型建立了浙江省近岸台风浪模型,对西北行路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台风移动路径上及其左右两侧台风浪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台风移动路径上前眼壁处有效波高最大,后眼壁处次之;台风眼中心区域有效波高经历着无规律的衰减过程;台风移动路径两侧的有效波高与该点到台风移动路径的距离成反比,当与台风移动路径的距离最小时,有效波高达到最大值;而右侧的有效波高比左侧的有效波高大,其增幅可达29%~48%。本研究结果可为近岸台风浪预报和渔船选择回港避风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80—2010年在海南省东海岸登陆的、每年强度等级最高的31个台风数据,应用MIKE21Spectral Wave计算模型,模拟清澜渔港台风浪的全过程,并对其中3个台风浪进行模型率定,计算结果与海南省清澜渔港近岸30 m水深处波浪实测数据相吻合。应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软件进行分析,清澜渔港近岸30 m水深处最大有效波高出现在N至NE方向,百年一遇的有效波高为5.78 m,50年一遇的有效波高为5.3 m,20年一遇的有效波高为4.6 m。本研究结果可对渔港的规划设计、防灾减灾提供有效参考,特别对缺少波浪实测资料的近岸工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