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44a宁夏霜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宁夏20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4年的日最低气温和地表0厘米地温资料,组合建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霜冻指标。研究表明:近44a宁夏霜冻发生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春霜冻发生几率明显高于秋霜冻,大多数站终霜日的绝对变率大于初霜日;霜冻发生频次和各地拔海高度呈正相关关系,生长季、年均日最低温度与霜冻发生次数呈负相关关系;全区累积发生连续2d以上霜冻几率占发生总数的1/3以上,最多持续时间在5~6d;过程性霜冻主要表现为局地性霜冻,虽然全区性霜冻发生几率不到1/5,但危害很大;春、秋霜冻随地域在农事关键期的发生几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宁夏生物质能的遥感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DIS的MOD17A3数据获取宁夏植被NPP分布,根据宁夏植被生长发育节律利用MODIS NDVI数据提取宁夏土地利用类型,将两者叠加并进行计算获得宁夏生物量的分布。结果表明,2007年宁夏生物质能为1.259 7×108MJ,在空间分布上来看固原市生物质能最丰富,石嘴山市最少。遥感方法计算结果与统计方法获得的结果误差在8%,说明遥感方法估算生物质能准确性较高、空间分布清晰,笔者所选的参数是适当的,可为其他地区生物质能的遥感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44年宁夏热量条件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宁夏1961-2004年20个气象观测站温度统计分析表明,宁夏各地日平均气温稳定≥0℃、≥5℃、≥10℃、≥15℃、≥20℃的积温都在增加,每10年,各界限温度增幅在50℃~80℃。各界限温度的持续日数和积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从60年代至21世纪头4年≥0℃持续日数和积温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持续日数平均增长14.9天,积温平均增加266.6℃。≥10℃持续日数和积温,70年代比60年代略有减少,自80年代起持续上升,21世纪头4年较60年代平均增长5.7天、190.6℃。在80%以上的年份,各界限温度及持续日数从高纬向低纬,按空间分布北多、南少,引黄灌区最多,中部干旱带次之,黄土丘陵区最少。≥20℃时,黄土丘陵区达不到80%保证率要求。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沿山山洪流量与降水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80年到2000年宁夏银川、大武口、石炭井、惠农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及大武口、汝箕沟、苏屿口3个水文站同期逐日山洪流量,首先分析了贺兰山沿山山洪发生特点,山洪的发生与大降水的季节分布基本一致;然后分析了4种不同对应关系不同要素间的相关性。表明:山洪与降水量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降水量与山洪流量、分级降水与山洪流量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有量降水与后延3日山洪流量间的相关性较与当日山洪流量间相关程度要好,降水或持续性降水对山洪暴发有一定的累积作用和延后效应,特别是较大山洪的出现与大降水、连续性降水及降水集中期的出现有密切关系;各站最强一次山洪发生时日降水量均≥25mm,可以将日降水量作为一项对山洪发生可能性进行预报预测和防范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东麓暴雨环流统计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同期NCAR/NCEP逐日全球再分析资料,以贺兰山东麓40次暴雨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到4种主要环流背景:两脊一槽、两槽一脊、一脊一槽、一槽一脊。其中,两脊一槽环流形势下发生暴雨的可能性最大,两槽一脊、一脊一槽环流形势下发生暴雨的可能性基本相当,一槽一脊较少。并对同一环流背景不同天气过程环流形势进行了合成分析,分析了贺兰山东麓暴雨环流统计模型。同时分析发现:贺兰山东麓暴雨天气70年代发生次数最多,6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至2006年相对较少;主要发生在每年的春末到秋初,集中出现在7月、8月,其中,7月20日到8月10日为发生高频期,这与宁夏全区大降水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这一发生规律是一致的。灵武到平罗一带为暴雨多发点,平罗发生频次最高,石嘴山市的石炭井发生频次最低。贺兰山大地形对其东麓强降水的发生有明显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40年宁夏热量条件的不稳定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计算宁夏20个测站1961—2004年的≥0℃、5℃、10℃、15℃、20℃持续日数及其积温,熵分析表明,≥0℃积温,兴仁最不稳定,相对最稳定的是固原地区;≥5℃积温,青铜峡最不稳定,陶乐最稳定;≥10℃积温最不稳定的是海原,相对稳定的是惠农、吴忠、陶乐、永宁等地;≥15℃积温最不稳定的地方在海原以南地区,最稳定的是青铜峡。对一地而言,界限温度越高,积温越不稳定。宁夏各地的逐月平均气温在5—9月的变异系数较小且地域之间变化比较稳定,10月至翌年4月变异系数较大且地域差别较大。在80%保证率下,宁夏的各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在引黄灌区最多,相应的积温也多,中部干旱带次之,黄土丘陵区最少,积温也最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