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不同水分处理梯度,对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耗水特性、水生产力和水分生产函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萌芽期适度亏水尧其余生育期充分供水是延后栽培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优的调亏模式。采用经典的最小二乘法对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进行拟合,通过对两种模型的比较,探索适用于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验证了Blank模型在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中是合理有效的,且水分敏感系数按照浆果膨大期、抽蔓期、着色成熟期、开花期以及萌芽期的顺序依次递减,葡萄的耗水规律与水分敏感系数的变化规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北村镇集雨水窖的水质问题,利用生物慢滤技术,在传统的窖水水质处理基础上研发了实用型家庭窖水水质处理装置,分析了利用该装置系统进行窖水处理的效果与机理,确定了膜的生长周期.结果表明:在滤速为0.1m/h的情况下,生物膜成长期为15~25d.该装置对浊度平均去除率为95.7%,对CODMn平均去除率为36.8%,对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5.9%,对菌落总数平均去除率为95.7%,对总大肠菌群平均去除率为100%.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期亏水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生长特性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充分供水为对照,并设置萌芽期轻度亏水(RDI-Ⅰ),抽蔓期轻度亏水(RDI-Ⅱ)及开花座果期(RDI-Ⅲ)、浆果膨大期(RDI-Ⅳ)和着色成熟期轻度亏水(RDI-Ⅴ)5个处理,探明不同生育期调亏滴灌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生长状况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生育期适度亏水处理对葡萄生长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但萌芽期和抽蔓期轻度调亏对葡萄植株的生长和同化物输送能力影响不显著;而萌芽期适度亏水可以显著提高延后栽培葡萄的产量(较CK增加2.87%);且着色成熟期适度亏水可显著提高葡萄总糖含量(较CK增加22.29%)、减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较CK分别减少7.08%和3.41%),同时保持较高的花青苷.研究表明:就不同亏水处理对葡萄品质及各项生长指标影响而言,着色成熟期轻度亏水处理对葡萄品质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梁仲锷 《甘肃农业》2004,(10):65-66
引大灌区灌溉面积由原设计 86万亩扩大至 10 3万亩后 ,年总用水量不能超过 4 .4 3亿 。研究表明 ,灌区在原设计运行方式下运行 2 5年后 ,可能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面积将达到 17.5万亩。这就要求引大灌区改变原设计运行方式 ,在灌区全面推广实施节水灌溉 ,开展节水灌溉是灌区“两高一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探索适合引大灌区实际的高新节水技术 ,为大面积发展节水灌溉提供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科学依据 ,使引大入秦工程在高效和可持续节水农业方面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已建成的示范区进行了有关试验研究和监测 ,对示范区内的多种节水灌溉方式做出筛选和科学评价 ,并从技术、经济、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测、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贵州南亚热带低热河谷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的中晚熟芒果品种,以桂热82号芒果品种为对照,于2007—2011年在贵州省望谟县复兴镇南亚热作科技示范园对红象牙、红芒6号、桂热120号、凯特、金煌芒、桂热10号、攀西红芒等7个芒果品种进行了地区适应性观察、抗性评价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芒果品种一般都在定植第3年初花试果,多数品种在8月中下旬自然成熟,2009—2011年3年综合平均产量分别达到6 283.1~13 631.5 kg/hm2,品质优良,较适宜贵州南亚热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但红象牙、桂热120与桂热82号(ck)较其它品种早熟10~15 d,红象牙品种产量最高但易感炭疽病,品质欠佳,攀西红芒产量不够稳定。综合评价认为,金煌芒、凯特、桂热10号是综合性状比较优良的中晚熟芒果品种,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季节优势和比较效益,可在贵州南亚热区选择推广。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马铃薯为研究对象,设置了裸地种植+单一化肥(T1)、裸地种植+单一生物有机肥(T2)、裸地种植+化肥+生物有机肥(T3)、全膜双垄沟播+单一化肥(T4)、全膜双垄沟播+生物有机肥(T5)、全膜双垄沟播+化肥+生物有机肥(T6)6个不同处理,研究了垄沟集雨和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土壤养分、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6处理较T1、T2、T3、T4和T5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21.28%、38.88%、33.89%、5.60%、和11.9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5.03%、28.32%、25.42%、5.88%和9.36%。全膜双垄沟播+化肥+生物有机肥种植模式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甘肃河西走廊推广滴灌发展高效农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河西走廊推广滴灌、发展高效农业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指出发展滴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