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明确野生春兰引种驯化过程中引发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春兰叶斑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东省广州市和贵州省遵义市典型春兰叶斑病的病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通过刺伤接种和摩擦接种验证其致病性;根据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结合ITS、ACT、CAL、EF-1a、GAPDH、GS和TUB2部分序列的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类鉴定。【结果】从采集的3种不同类型症状的叶斑病病叶中共检测到4株致病菌,分别命名为GZH1、GZH2、GZH3和GZH4,其中GZH1和GZH4分离自广东广州采集的叶斑病病叶,GZH2和GZH3分离自贵州遵义采集的叶斑病病叶。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GZH1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离体针刺接种发病明显;菌株GZH2、GZH3和GZH4离体针刺接种发病不明显,通过摩擦接种可在接种部位形成典型的坏死斑。菌株GZH1在PSA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大、小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梗、厚垣孢子的形态及大小均符合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的特征,其ITS和EF-1a部分序列与F. oxysporum菌株UACH...  相似文献   
2.
在广东省茂名市香蕉产区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一种为害较为严重的香蕉新发叶斑病害。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检测,并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β-tubulin和tef1序列分析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菌株MM3-2z9能够侵染香蕉叶片,并能诱发与田间类似的症状。其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呈白色,产生明显的同心轮纹;分生孢子纺锤形,具4个隔膜,中间3个细胞异色,顶细胞无色,锥形,附属丝2~4根(多为3根),基部细胞有1根附属丝,中生,无色。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MM3-2z9菌株3个单孢菌株的ITS、β-tubulin和tef1序列与芭蕉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musae)菌株相应序列的一致性都高于98%,3片段串联构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表明,菌株MM3-2z9与芭蕉新拟盘多毛孢(N.musae)亲缘关系最近。基于形态学与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鉴定菌株MM3-2z9为芭蕉新拟盘多毛孢(N. musae)。该病原菌还可快速侵染大蕉和粉蕉‘粉杂1号’的叶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