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梁国军  彭明春  程方平  朱先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644-18646,18667
[目的]分析云南怒江流域植被的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影像分析的基础上,参照《云南植被》将云南怒江流域植被划分为19种自然植被和1种人工林。以2009年TM影像为数据源对保护区植被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利用MODIS NDVI数据提取各类型的MODIS NDVI季节变化信息,构建5个光谱特征季节变化指标来对研究区植被进行了全年分析。[结果]NDVIjmax:常绿类型大于落叶,森林大于灌丛及灌草丛,草甸类型最小。NDVIjmin:森林类型大于灌丛及灌草丛,草甸类型最小。NDVIjm:常绿阔叶林类型处于较高水平,其次为针叶林类型以及落叶阔叶林、人工林和竹林,灌草丛及草甸类型相对较低,2种草甸类型最小。NDVIjr:一般是落叶大于常绿,灌丛及灌草丛类型大于其他类型,水热好的大于其他区域类型。NDVIja:基本上是森林类型大于灌丛及灌草丛,草甸类型最小。[结论]构建的5个光谱特征季节变化指标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植被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临夏盆地塔湾剖面黄土-古土壤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学及常量元素特征分析表明,末次间冰期以来临夏地区气候变化经历了从相对温暖湿润(Ⅰ阶段:92.4~78.8 ka)—寒冷干燥(Ⅱ阶段:78.8~59.8ka)—相对温暖湿润(Ⅲ阶段:59.8~47.7 ka)—寒冷干燥(Ⅳ阶段:47.7 ka以来)等4个阶段的演化。黄土-古土壤中黏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及坡缕石等为主,并且坡缕石在沉积物中广泛发育,表明末次间冰期以来临夏地区总体上以相对干燥为主。w(TiO2)/w(Al2O3)比值表明沉积物剖面中黄土-古土壤层可能具有相同的物源,黄土-古土壤交替的发育特征应该为不同时期风化程度差别所致,与当时的大气降水量及温度密切相关。在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黏土矿物相对含量、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及w(Al2O3)/w(Fe2O3)、w(SiO2)/w(Al2O3)、w(SiO2)/w(Fe2O3)和w(MgO)/w(Al2O3)等氧化物比率变化波动较大;在寒冷干燥的时期,黏土矿物相对含量、CIA值及各氧化物比率较为稳定。黏土矿物学及常量元素变化特征共同揭示92.4~78.8 ka期间和47.7 ka以来出现明显的降温事件,说明临夏地区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环境的不稳定性,可能与高原冬、夏季风的此消彼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