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正>说到镇宅这一民俗事象,人们都不陌生,《辞海》:镇宅,道教道述之一,起于古代民间建造房屋,在墙角埋石(叫镇宅石),认为"驱除邪魔,以安家宅"。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以镇宅。道教正一派用符箓镇宅,《道藏》中有《太上秘法镇宅灵符》等。镇宅属于意识民俗范畴,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习尚,演绎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不过都是为祈求吉利、平安,希冀五福临门。正是这一思想意识渗透、浸润在人们的血脉里,通过不同的物质形式反映出表征和想象,以求得那种无形的、未来的、美好的盼望。它经过千百年积淀,成了一种不  相似文献   
2.
拈阄     
正何谓拈阄?拈阄就是乡下人说的抓疙瘩儿。拈阄也叫抓阄,是民间一种游戏规则,每人从预先做好记号的纸团或纸卷中摸取一个,以决定谁该得什么东西或该做什么事。《三侠剑》第四回:"肖银龙说道,咱们听天由命,写几张阄儿,咱们大家抓阄,一个探山,五个白纸条,谁抓着探山的纸条,谁就前往探山去,不许推诿。"《红楼梦》《三国演义》中都有抓阄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忆乡情     
正沟、河、渠40年前,沟、河、渠,清湛湛,明澈澈,能见底。瓜庵儿里,看瓜的,做饭拿盆儿舀,使桶提;锄禾日当午,不便利,口干舌燥,来不及,以手掬,咕咚儿,咕咚儿,甩手去,啊……真美气,凉凉儿哩,爽爽儿哩,似甜蜜,不见传染,无病疾。虽说不科学,真实也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在婚仪中摆放"斗"并以其所承之物展现在新郎新娘面前,从视觉上看是一种装饰、陪衬、艺术品,或以为约定俗成,其实隐含着一种有形的东西,象征着无形的思想和意识婚姻对人生幸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视婚姻为人生大事,所以特别注重男婚女嫁的程序和礼仪,既慎重烦琐,又隆重热闹。《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东汉班固等人所编撰的《白虎通义·嫁娶》在  相似文献   
5.
板眼儿一瞥     
正俗话说"人无绰号不名"。已届耄耋之年的Z老头儿,虽一介村夫,土里土气,一头耙缨子,但他说话办事,有条有理,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恰到好处,有实意,有见地,言言得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合逻辑,有诗意,含禅机,哲理强。所到之处,一片笑语,真是享受,实在美气,板眼儿,板眼儿,喷上几句。因此,邻里间,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板眼儿,是赞扬,是佩服,毫无贬笑之意。炎热的夏天,吃过晚饭,人们仨仨俩俩拎着茶  相似文献   
6.
<正>在新野民俗中,使用五色线的事象很广泛,可以说司空见惯,仅举几例。节庆:每到端午节,孩童手脖儿、脚脖儿、脖子上(颈)都戴香囊,内有苍术、川芎、白芷、三萘、马蹄香,芳香化浊,去污之气,用五色线系之。六月六,将其剪下扔在水道眼儿里。另外,孩子生下满月后,第一趟去外婆家(挪臊坡)要带一桃木枝儿,"鬼畏桃也"(《淮南子》),用五色线绑住,过桥时将其扔在桥下。建筑:在农村,尤其盖上房时,在堂屋的脊檩中间用一块红布剪成四方形,调成菱形,用铜钱作垫子,钉在四周,一对红筷子用五色线绑住,钉在菱形红布左右两侧,20世纪80年代后期水泥楼房兴起,这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