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邮编:363005,电话:0596-2122328)选育的甘蔗新品种“闽牧101”.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2.
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与气象因素的灰色关联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灰色关联优势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喀左县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与气候因子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6月下旬干燥度、7月上旬平均气温、6月中旬平均气温为影响发生程度的主要因子,7月中旬干燥度对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关联度最小。因此,夏季干旱少雨和气温偏高是棉铃虫大发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根据1961—2010年喀左县逐年风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该县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大风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喀左县的风速呈线性减少的趋势,并通过对近年来设施农业的风灾统计分析,得知6、7级风是危害当地设施农业的主要风灾,并针对风灾提出设施农业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喀左县1996-1998年2个年度3个试点试验结果,以16个参试品种,采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方法,计算出综合评判结果,确定中北8号、冬丰1号、中北42号、中北10号等为喀左县冬发生产较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栽培蔬菜防灾减灾及气象调控技术研究推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项研究历时9年,以北方设施农业减灾增收的关键问题:日光温室小气候调控及减灾为出发点,在开展日光温室小气候观测的基础上,总结出青椒主要病虫发生气象指标,日光温室内气温预报方法,从推广透光率较高的棚膜、苯板提高地温、科学防风降低湿度、反光幕增加光照度等小气候调控技术要点,建立日光温室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平台,该项成果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大棚辣椒CO2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成芝  孙立德  梁志兵  关心  潘成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56-16157,16190
[目的]分析温室大棚内CO2浓度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CO2浓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方法]根据2009年11月~2010年6月的日光温室大棚内CO2浓度连续监测数据,分析棚内CO2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棚内CO2浓度的变化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不同天气状况下,CO2浓度与光照强度的回归关系方程存在差异。[结论]光照强度是影响CO2浓度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喀左县1980~2009年平均风速资料,分析喀左县风速的年变化规律。对喀左县风能资源状况及已建立的6座测风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喀左县风能资源为国家2级标准,风能资源属于较丰富区,具有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2011—2016年喀左县各乡镇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对喀左县地形地势和水系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出影响该县的主要天气系统和降水的一般性规律,总结出喀左县乡镇温度和降水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系统归纳了近年来对半干旱地区喀左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成果;对害虫发生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该项研究历时29年,共有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其中棉铃虫监测防治技术的研究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辽西日光温室大棚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2004年10月~2007年6月喀左县日光温室大棚内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光照度的连续监测气象资料,分析棚内小气候因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并与室外对应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大棚的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光照度是随着外界气象条件和季节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并具有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