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庆地区的畜牧业生产蓬勃发展,尤其在农村,畜牧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某些村屯,可以说奶牛养殖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是,奶牛养殖从副业变为主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业内人士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以马铃薯新晶种闽薯1号为试材,应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播种时间、种薯大小、种植密度和生长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域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范围内,对闽薯1号产量影响大小的因素依次为:播种时间>种薯大小>生长调控措施>种植密度,不同因素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采用播种时间为7月5日、种薯大小为50-79 g、每667m~2种植6 500株且花蕾期喷施多效唑的栽培方式种植闽薯1号最适宜,其产量高、质量好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3.
冬种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高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 ‘闽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探讨不同品种和栽培方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不同处理间商品薯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闽薯1号’稻草包芯+地膜覆盖栽培的鲜薯产量为39.39 t/hm2,增产44.23%,大中薯率高达95.2%,生育期缩短5天,每公顷可增加纯收入1.66万元,增产增效最为显著。其次是‘闽薯1号’地膜覆盖栽培,‘紫花851’常规栽培处理最低。(2)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大中薯率和商品率表现依次为稻草包芯+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常规栽培。(3)同一栽培方式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依次为‘闽薯1号’>‘紫花851’。稻草包芯+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产增效显著、增温保墒、保水防旱、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和防霜冻害等优点。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采用稻草包芯+地膜覆盖配套栽培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3因素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方法,对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氮、磷、钾肥不同用量进行试验,经计算机模拟寻优,最佳施肥量为每667 m2施尿素31.13~42.32 kg、过磷酸钙13.30~30.40 kg、硫酸钾57.08~64.42 kg;中心值为尿素38.22 kg、过磷酸钙21.70 kg、硫酸钾60.75 kg,3种肥料的比例为1∶0.57∶1.59。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我国在芋的茎尖脱毒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如芋病毒病种类、茎尖脱毒方法、茎尖诱导成苗、组培快繁、组培苗移栽、病毒检测、脱毒芋的推广应用状况等,并对今后芋脱毒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台湾大肥姜为试材,进行了茎尖组培、组培快繁、生根培养、组培苗移栽等探索,成功获得了茎尖组培苗,筛选出适宜茎尖组培诱导培养基为MS 6 BA 1.5 mg/L NAA 0.5 mg/L,适宜组培快繁培养基为MS 6 BA 1.0 mg/L NAA 0.2 mg/L,适宜生根培基为MS NAA 0.2 mg/L.田间试验明确了组培姜二代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对姜瘟的抗病性,组培姜二代比普通姜增产25.9%.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福建地区马铃薯种质资源和遗传基因改良奠定材料基础,参照《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50份种质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差异很大,变幅为0.52~2.01,其中肉色、开花繁茂性、薯形、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达到2.01、1.81、1.61、1.52、0.52;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除了主茎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外,其他9个性状均达到2.10以上,单薯重、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主茎分枝数变异系数较大,均达到27%以上。相关性分析方面,生育期与单株结薯数、株高、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薯重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与商品率、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结薯数、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691 0%,能较好反映该11个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聚类分析将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中早熟低产型材料...  相似文献   
8.
福优组合系列种子 ,以其高抗稻瘟、米质优、组合易配制、适应性广等优势 ,自 1994年选育及试种成功以来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至 2 0 0 0年省内外种植面积已达 9 2万hm2 ,但 2 0 0 0年早季福优系列种子在闽西不同程度地发生恶苗病。为此 ,针对生产情况进行了早、晚季大田福优组合恶苗病调查 ,进行了不同育秧、浸种处理的恶苗病发生关系的试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地点和材料 大田恶苗病调查分别在上杭县南阳、旧县、湖洋 ;武平县象洞乡 ;新罗区东城东兴村进行实地调查。恶苗病发生关系的试验安排在本所 ,供试品种有福优晚三、福优 77…  相似文献   
9.
红掌快速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掌幼叶叶柄作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通过试验筛选出各阶段的适宜培养基: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1/2M S 6-BA 1.5m g/L KT 1.0m g/L;芽的继代培养基为M S 6-BA 2.5m g/L NAA 0.2m g/L;生根培养基为1/2M S NAA 0.2m g/L IBA 2.0m g/L;栽培基质以珍珠岩∶椰糠∶腐殖土=1∶1∶1较理想。文章还介绍了红掌组培苗的栽培管理技术:采用遮光大棚栽培,设双层遮光网,棚内设喷淋设施;栽培期间通过喷淋、盖膜、揭膜等措施调节棚内日温在22~32℃,夜温21~24℃,相对湿度80%,光照10000~20000 lx;每株留4片叶,及时剪除黄叶、老叶、病叶和分蘖苗;注意预防病虫害并适时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10.
福优 15 8是龙岩市农科所用福伊A与自选恢复系“龙恢 15 8”配组育成的基本营养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1998~ 1999年两年参加龙岩市晚稻新品种区试 ,全生育期 12 0~ 12 5d ,比汕优 4 6迟 3d左右 ,产量比汕优 4 6增产 6%~ 10 % ,分蘖力强 ,结实率高 ,后期转色好 ,抗稻瘟病性强 ,米质较优。 2 0 0 0年省内外示范推广 5 0 0 0hm2 ,其中省外 2 0 0 0hm2 。该组合制种产量高 ,经 4a龙岩市早秋制种实践 ,产量达2 38t/hm2 ,高产田块达 3 92t/hm2 。1 恢复系龙恢 15 8生物学特性1 1 主要农艺性状龙恢 15 8株高 94 3~ 99 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