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巴戟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海巴戟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以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得率作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试验设计的四因素中,提取时间对结果有极显著的影响,乙醇浓度对结果有显著的影响,提取温度和乙醇用量对结果影响不显著.海巴戟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60~65℃,乙醇用量1:20(g/mL),按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海巴戟果实中的总黄酮,得率可达2.936%.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托盘根多糖含量。[方法]用精制托盘根多糖测得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通过线性关系、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葡萄糖在5~40μg/m 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1.7%,加样回收率≥97%,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的多糖含量分别为3.78%和4.02%。[结论]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均准确可靠,适合于托盘根多糖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超声时间等单因素对辽东楤木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 Design优化辽东楤木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并对辽东楤木总皂苷进行提取量测定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响应面法最终优化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为85%,液料比为20 mL∶1 g,超声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辽东楤木中总皂苷类提取量为94.93 mg/g,与预测值良好吻合。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辽东楤木总皂苷类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简称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简称ABTS]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当总皂苷的质量浓度为57.83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为92.17%;而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在总皂苷质量浓度为19.28~96.39 mg/mL范围内逐渐增强,当其质量浓度为96.39 m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00%。  相似文献   
4.
葛会奇  楚冬海  颜廷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42-14243
[目的]通过对栽培五味子与野生五味子的部分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对两者进行品质综合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木脂素的含量,用费林氏试剂法测定总糖的含量,并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总酸的含量,以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色价,并以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鞣质的含量,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主要无机元素P的含量,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K、Fe、Zn和Cu的含量。[结果]栽培品种在总酸、总糖以及色价指标上明显高于野生品,而栽培品种和野生品中鞣质的含量没有太大的差异。4个栽培品种中1号质量最好,4号的质量较差。4个栽培品种五味子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品,1号和3号五味子质量较好,而在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上,栽培品和野生品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栽培品和野生品中检测出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未检出),在野生品中未检测出半胱氨酸,其中1号样品氨基酸含量较高,而野生品含量最低。栽培品五味子在无机元素(Fe、Zn、Cu、P、K和Mg)的含量指标上均高于野生品。4个栽培品种中,Cu、P和K在1号中的含量最高,Fe和Mg在3号中的含量最高,Zn在4号中的含量最高。[结论]综合各种检测指标表明,栽培品五味子的品质优于野生五味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土壤中10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丙酮-水(7∶3,V/V)超声提取后,用正已烷进行液液分配;提取液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采用OV-170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进行分离,用GC-ECD同时检测。[结果]各农药回归方程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0 3~0.999 1;仪器精密度为1.2%~3.4%;方法精密度为6.5%~7.4%;加标回收率为84.0%~103.2%,RSD为2.5%~8.8%。[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土壤中农药残留测定。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飞龙掌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楚冬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74-19375,19395
综述了飞龙掌血中香豆素、生物碱、挥发油、甾醇、树脂和三萜类化合物共六大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近20年来发现的飞龙掌血抗肿瘤、升压、抗凝血、抗炎镇痛、扩血管、抑制流感病毒复制、解痉挛和利尿等药理活性,为我国丰富飞龙掌血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