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促进沿海防护林树种台湾相思的生长发育,分离其内生真菌后筛选出强势菌株A(Trichoderma sp.Pd1)、B(Filobasidium sp. As3)、C(Fusarium sp. Pd2)、D(Colletotrichum sp. Ys6)、E(Fusarium sp. Pd4),并将不同菌株及菌株组合浇根回接于幼苗,测定其对台湾相思幼苗生长指标与叶绿素质量分数差异。结果表明:菌株AE、E、AD、CD和CE对植株苗高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大部分菌株对植株地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菌株AB、AE、DE、AD作用最为显著;菌株B和C极显著的增加了植株的生物量和根冠比;菌株CE在试验菌株中对台湾相思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最佳。总之,菌株A、C、E、AE、CD对台湾相思幼苗所测各项生理指标均有促进作用,AE对其促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人工草地是重要的碳汇,但其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10)对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紫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2种人工草地开展了增温和凋落物处理试验,测量了土壤呼吸速率和Q10,并分析了不同草地对这些影响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增温使年均土壤温度显著增加约2℃(P<0.05);同时,使年均土壤湿度和电导率显著降低(P<0.05)。增温使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8.81%;凋落物去除使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9.33%。增温和凋落物去除均使Q10降低。不同草地对增温和凋落物处理有不同的响应,其中紫苜蓿草地对增温的响应大于无芒雀麦草地,而无芒雀麦草地对凋落物处理的响应大于紫苜蓿草地。本研究表明,试验区无芒雀麦群落相较于紫苜蓿群落更能抵抗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影响,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是更好的建植人工草地的物种。  相似文献   
3.
樊月  谷俊霞  钟俐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2041-2045
[目的]研究甜瓜幼苗叶片中的SOD、POD、CAT同工酶与甜瓜白粉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白粉病感病甜瓜品种伽师和白粉病抗病甜瓜品种MR -1为材料,利用PAGE电泳方法分析三种同工酶在接种白粉病前后酶谱的变化.[结果]感病品种伽师和抗病品种MR -1的POD、CAT、SOD受白粉病胁迫后,同工酶谱均有变化,POD酶带在第3d时有新的酶带出现,伽师:P4 (Rf=0.80),MR -1∶P1(Rf=0.68),且感病品种伽师比抗病品种MR-1的POD活性变化更迅速;CAT同工酶无新的酶带出现,但两品种的两条CAT同工酶酶带分别在接种白粉病后3和12d出现两次峰值;SOD同工酶酶活性变化相对较弱,无新的酶带出现,但SOD同工酶酶带S1(Rf=0.50)的活性有变化呈6d增强9d降低的趋势.同时,在接种白粉病后甜瓜白粉病抗病品种MR -1的POD、CAT、SOD酶活性始终比甜瓜白粉病感病品种伽师的酶活性强.[结论]甜瓜幼苗期接种白粉病菌后SOD、CAT、POD的活性变化可以作为衡量甜瓜抗病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在等氮的基础上,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鱼粉的质量分数为39.9%)、20%、40%、60%、80%和100%,用上述6种饲料分别饲喂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0.34g±0.01g)56d。养殖试验在水泥育苗池内的圆柱体网箱(直径为60cm,高为65cm)中进行。结果表明:当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40%时,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饲料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饲料组(P〈0.05);试验仿刺参体壁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它营养成分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仿刺参前肠中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仿刺参的体成分和前肠的各种消化酶的比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仿刺参生长指标来看,豆粕是比鱼粉更好的蛋白源,但将豆粕适当地与鱼粉搭配,效果更好,即饲料中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40%。  相似文献   
5.
杉木纯林及杉桐混交林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5 a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混交林与杉木纯林2种营造模式下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Aleurites montana mixed forest)的土壤脲酶(URE)、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蔗糖酶(INV)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同一造林模式同一林龄不同土层间,4种酶在土壤表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各林下土壤ACP、URE和INV均呈明显下降趋势,CAT活性无差异性。(2)同一造林模式同一土层不同林龄间,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土壤酶活性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变大,但不同酶的变化趋势不同。(3)同一林龄同一土层不同造林模式间,杉桐混交林的土壤ACP、URE及INV活性总体高于杉木纯林。(4)不同林地和土层的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混交模式下的林地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杉木纯林模式,土壤生物学性质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千年桐体内微量元素对不同梯度铝胁迫的响应机制,分析铝胁迫下微量元素在根系和叶片间吸收和运输的规律,以土培和水培的1年生千年桐苗木为研究对象,在不同供铝水平下,测定千年桐苗木根系和叶片中微量元素(Fe、Mn、Cu、Zn)的含量。结果表明,铝处理显著促进盆栽苗根系微量元素的吸收,而对水培苗根系微量元素的吸收则表现为无显著作用或抑制作用,表明同一植物在不同生境下会形成不同的耐铝机制;微量元素在苗木不同器官的分配方式不同,千年桐盆栽苗吸收的微量元素除Mn外多集中在根系,而水培苗则除Fe外多集中在叶片;铝胁迫也会影响微量元素在苗木不同器官间的运输,如在铝浓度低于0.290 mmol·L-1时,会促进水培苗Zn元素从根向叶的运输,而当铝浓度高于0.290 mmol·L-1时,则会抑制Zn元素的向上运输。铝处理对千年桐盆栽苗和水培苗微量元素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与水培苗相比,盆栽苗在土壤原生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抗性。因此,在今后的胁迫试验中,除了考虑植物自身的抗逆性,还要考虑原生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