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8篇
  8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用植物半夏细胞悬浮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兰  欧巧明 《北方园艺》2007,(9):187-190
为了建立甘肃产药用植物半夏的细胞悬浮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通过对其不同外质体筛选、愈伤组织诱导和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类型、激素水平、起始密度、震荡速率等影响因素以及细胞生长状态、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等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叶柄为外质体,选择"松散型"愈伤组织和2×105个/mL的起始培养密度,在附加2,4-D 2.0 mg/L BA 0.5 mg/L NAA0.5 mg/L的1/2 MS培养基上培养,温度(23±2)℃,转速90 rpm,pH值6.0,黑暗培养为最适悬浮培养体系;经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培养液pH随着细胞的生长先上升后下降,18 d时细胞基数达到最大值;悬浮继代培养后,通过降低或停止震荡转速,在添加BA 0.5 mg/L NAA0.5 mg/L的MS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上可诱导分化出芽和根,进一步形成完整的植株.  相似文献   
2.
陇春22号(MY94—9)是甘肃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94年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于1995年进行性状观察和产量鉴定试验,1996-1999年参加甘肃省水地春小麦预试、区试,2000~2003年生产试验和示范种植,2004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审定。  相似文献   
3.
比较研究了3种麦田杂草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L.)彼此间的 拮抗作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杂草浸提液对小麦处理1次到3次的过程,杂草浸提液间的拮抗作用对小麦生长抑制作用累积效应明显;当黄花蒿浸提液浓度为0.3g/mL时,曼陀罗浸提液与反枝苋浸提液之间存在较强的拮抗作用,表现为对小麦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当曼陀罗浸提液浓度为0.1~0.3g/mL时,黄花蒿浸提液与反枝苋浸提液之间存在较弱的拮抗作用,表现为对小麦生长促进作用较弱;当反枝苋浸提液浓度为0.5g/mL时,黄花蒿与曼陀罗之间存在较弱的拮抗作用,表现为对小麦生长促进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4.
通过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来源于不同地方的黄花菜种质进行综合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 11 个指标在 34 份黄花菜种质间有明显差异, 11 个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 1.08%~22.25% ,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含水量,最小的为可溶性糖。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出,株蕾高与总黄酮和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粗蛋白呈极显著负相关;花蕾长与维生素 C 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维生素 C 与有机酸呈显著负相关。对 7 个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前 3 个主成分反映了总指标的 67.705% ,能较好地代替 7 个营养品质指标来体现黄花菜的性状和品质差异。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营养品质较好的种质有 6 份,中等品质的有 25 份,较差品质的有 3 份。该研究为黄花菜种质资源评价及优异种质培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油用紫苏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优异紫苏种质资源及优良育种亲本,提高紫苏育种效率,本研究以159份油用紫苏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紫苏种质11个主要农艺性状及5个关键品质特性进行了鉴定、变异分析、主成分及系统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紫苏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的变异系数介于2.60%~35.42%之间,各种质间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选择利用的前景较好;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聚为6个主成分,即分枝数因子、α-亚麻酸因子、油酸因子、生育期因子、千粒重因子和产量因子,总变异贡献率分别为40.943%、21.549%、12.332%、5.810%、4.486%和4.243%,累计贡献率为89.36%,可代表所考察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系统聚类将供试材料聚为五大类群,表明不同类群材料间各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特异性;此外,本试验确定了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划分标准,揭示了叶色、粒色等不同类型紫苏种质在产量、α-亚麻酸含量等关键指标上的差异性规律,评价筛选的高产及特异性明显的优异种质。本研究结果为生产中应用优异基因资源及改良育种亲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陇春32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将强抗逆作物米高梁基因组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人感病受体小麦89122-16后,结合D1代幼胚培养挽救加代稳定技术,经早代表型变异筛选、常规优良性状选拔、分子标记及HMW-GS检测、抗锈性鉴定、品质分析等手段,历经10年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强分蘖及综合性状优良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为甘审麦2014002.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小麦抗旱性鉴定及相关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份转ABP9基因春小麦株系UC4-1~UC4-9及其受体亲本宁春4号为材料,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对这些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和抗旱性度量(D)值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相关抗旱性状与抗旱指数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6份转基因小麦的抗旱性较受体亲本宁春4号增强,3份材料的抗旱性较非转基因春小麦品种定西35增强;各农艺性状和生化指标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株高、单穗粒重、穗长、SOD活性、穗粒数、结实小穗数、有效分蘖数、POD活性、千粒重、脯氨酸含量、MDA含量。  相似文献   
8.
在定西中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农田生态条件下,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春小麦陇春22号高产栽培施肥模型。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转基因彩色棉花后代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田间卡那霉素筛选与PCR分子鉴定相结合作为大规模转基因棉花后代筛选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以该方法对转基因棉花不同品种的T1至T3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卡那霉素抗性表现有差异,在确定卡那霉素筛选最佳条件后,陇棉2号经过5.0 g·L-1卡那霉素叶片涂抹, 0~3 d观察期;BC05经过 5.0 g·L-1卡那霉素叶片涂抹, 0~4 d观察期;陇绿棉3号经过3.0 g·L-1卡那霉素叶片涂抹,0~5 d观察期,可以明显识别植株是否对卡那霉素有抗性。此法快速筛选的820株阳性植株中,PCR分子鉴定有14株呈假阳性,164 株具备外源目的基因,卡那霉素筛选的准确率为20%。因此,田间卡那霉素筛选是一种快速的棉花转基因后代筛选方法,但可靠性不足,如结合目的基因PCR分子鉴定,则是一种大规模转基因棉花后代群体筛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现有胡麻种质资源抗旱性及其与重要育种性状间的关系,研究胡麻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和鉴定指标,为抗旱育种及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15份国内主栽胡麻品种建立的抗旱性综合评价体系,以227份国内外胡麻种质、育成品种、地方品种为材料,考查与其成株期抗旱性相关的5个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采用抗旱指数、因子分析、模糊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抗旱型划分和评价指标筛选研究。结果显示:被考查性状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程度及关联程度各异,可选择与抗旱性关系密切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为优先选择指标;D值与产量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据D值将供试胡麻种质划分为7个抗旱级别,可较好地反映各供试胡麻种质的抗旱性及其特点。说明有选择地测定与D值密切相关的6个性状指标,以其D值作为评价参数可有效且准确的鉴定胡麻种质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