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全数字化实施方案,电流环采用了滞环控制技术,电流调节频率达到10kHz,为构成永磁同步电动机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创造了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杜亚军  欧阳红  杨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96-11900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资料,对2013年6月5~7日岳阳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卫星雷达资料、物理量场等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及地面冷空气是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涡东移过程中,低涡与低槽、中低层切变结合,是此次暴雨过程的有利条件之一;K指数和位势涡度的演变与暴雨的发生发展一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暴雨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欧阳红  杜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84-10287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千百年来洪水为患。1949年以来湖体加速萎缩,水、旱灾频发,生态与环境出现种种新问题。对洞庭湖环境与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宏观湖体萎缩、湖区气候持续变暖、新的江湖关系显现的复杂脆弱性、洞庭湖区日益工业化与城镇化以及缺乏权威法规的制约是造成洞庭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新老因子。  相似文献   
4.
利用无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互感数学模型,研究了多负载时系统的功率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解耦控制策略,在能量拾取侧中增加一个Boost电路.在负载轻载时,以较低开关频率控制Boost电路中功率开关管的通断.当功率开关管关断时,系统向负载传输功率;当功率开关管导通时,系统屏蔽副边负载,实现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的解耦控制.针对系统有无Boost电路分别进行了PSpice仿真分析.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在多负载系统的单一负载轻载时实现副边线圈与原边线圈的电磁解耦,为多负载无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提高非接触式移动电源系统传输效率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零电压、零电流开关的移相全桥PWM逆变器的电路拓扑结构,这种电路拓扑可以显著提高逆变器的频率,降低开关损耗.对于非接触式移动电源的能量传输装置,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松耦合变压器构成的结构.建立了松耦合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和参数计算方法,研究了原边线圈处于不同位置的松耦合变压器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国的水利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加强水利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大计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保障。相对于以往无论是在技术层面上还是规模上,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都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但是在具体的项目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对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地分析,并提出了管理方面的优化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原动机转速变化的情况下,发电机定子端输出恒定频率,恒定电压的方法,建立了以发电机定子电压综合矢量定向的矢量控制模型,并给出了以MCS196KC为核心的实现此控制系统的硬件框图。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双馈电机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论述了双馈电机的技术优势,指出与电力电子技术密切结合的双馈电机是一种优于传统感应电机和同步电机的高新技术产品,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首先从现有三相PWM整流器d-q模型出发,采用电网电压、d-q轴电流的前馈补偿技术,得到一种通用的矢量解耦控制策略.然后根据频域分析法,得出了整流器的一阶惯性模型,并推导出系统的频域控制模型.为了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提出一种新型的负载电流前馈控制方案.该方案认为负载电流对系统而言是一个外部干扰信号,并根据控制系统的频域控制模型得出了对该干扰信号的最佳补偿,对其进行拉氏逆变换后整定为一单位脉冲函数,并将它加在d轴指令电流输出环节,大大提高了系统对指令电流的跟踪能力.最后仿直验证了该前馈控制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最优估计理论,提出了一种多层传感器的复合融合估计算法.该方法采用了由真实传感器和虚拟传感器组成的复合融合结构,以解决测量噪声干扰下参数估计问题.在该结构中,第1层物理真实传感器测量所得数据,按照加权融合算法,经过多层虚拟传感器的递推融合得到多层融合后的估计值.虚拟传感器的层数增加时,融合后总的估计误差将减少、虚拟传感器是由算法和软件实现的,不会增加测量系统物理结构的复杂性.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减少测量误差方面比传统的直接估计方法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