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观察星天牛成虫取食喷施不同稀释倍数药剂的盆栽植物后死亡情况,筛选能在48h内100%杀灭星天牛成虫的药剂及稀释倍数。结果表明:8%绿色威雷水剂500倍液、18%杀虫双水剂400倍液和40%氧乐果乳油800倍液能在48h内100%杀灭星天牛成虫,其中8%绿色威雷水剂500倍液能在24h内100%杀灭星天牛成虫,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是防治星天牛较理想的药剂。该结果可供指导出口寄主植物上的星天牛防治工作,以破解欧盟设置的与星天牛相关的技术壁垒,促进我国星天牛寄主植物的顺利出口。  相似文献   
2.
根结线虫分类和鉴定途径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述了根结线虫属(Genus Meloidogyne G(o)ldi,1982)的分类历史,对用于该属的分类手段及它们的优缺点予以简要介绍,较详细地介绍和分析了分子分类的各种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从日本邮寄进境的鸡爪槭盆栽中检出一种短体线虫,该群体多为幼虫、雌虫,雄虫未见;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鉴定为朱顶红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hippeastri。该线虫在国内尚未见分布报道,属于中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是中国首次截获该线虫。  相似文献   
4.
生物物种的鉴定是保护和利用生物物种资源、履行国际公约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生物物种识别鉴定技术现状,指出其不适应现实工作需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有机旱作农业充分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应用了系列现代科技装备与先进管理方法,可促使旱作地区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干旱抵御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有效提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河曲县旱作区面积较大,可积极推广种植小杂粮.该文介绍了河曲县的小杂粮生产现状,以及集雨增效技术、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旱地良种选用技术、农艺集约用水技术、农机配...  相似文献   
6.
在改良的理查德培养基中 ,通过对引起枯萎病的五种不同专化型的尖孢镰刀菌镰刀菌酸的产生数量与菌丝生长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专化型的枯萎病菌镰刀菌酸产生的早晚及产生数量明显不同 ,而且其菌丝生长情况也各异。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和翠菊专化型的镰刀菌酸的产生数量与菌丝生长的相互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家木小蠹是中北欧阔叶树常见害虫,近年有入侵加拿大的报道,我国已数次从进口欧洲原木中截获该虫。利用CLIMEX对家木小蠹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结果发现:辽宁、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均是家木小蠹的适生区。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法对家木小蠹在中国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得出其R值为2.14,是高风险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8.
三种杀线虫剂对盆景上线虫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克线丹、阿维菌素和克线磷等3种杀线虫剂对盆景上线虫的防治效果.施用10%克线丹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1000倍和500倍液7天,30天和60天后,罗汉松、黄杨、紫竹等盆景中线虫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率,综合评价以500倍处理的减退率最大.由于该两种杀线虫剂为乳油采用浸盆景处理,可保证整个盆景内的所有根系及土壤均接触到杀线虫剂,从而有效地杀灭其中的植物外寄生线虫和腐生线虫,这方面要优于对照药剂10%克线磷颗粒剂在盆景根围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菊花花枯病菌与其近似种在ITS序列上的差异,构建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用菊花上常见的病害及其近似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仅菊花花枯病菌表现出阳性扩增信号,其他菌株和空白对照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该法可检测到100 fg的阳性DNA,完成整个检测只需约2 h,可快速、灵敏地完成进出境菊花产品中菊花花枯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基因组内短遗传标签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桑黄自古以来是一种名贵中药材,而市售桑黄主要依托简单的形态鉴定造成混淆众多。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桑黄类真菌种类至少有7个种,并且其药效也不尽相同。【目的】为更准确、高效对桑黄类真菌进行鉴定,本研究以采集自西藏、吉林和浙江的3种桑黄子实体为材料,筛选最佳DNA条形码与相应PCR条件。【方法】利用组织分离获得3种桑黄纯培养菌株,分别编号为1713、1714和HS菌株。利用ITS、NL、rpb1、rpb2和ef1-α等7组DNA条形码分别对3种桑黄进行PCR扩增、测序、比对和发育树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其最适DNA条形码和分类学地位。【结果】结果表明,ITS和NL条形码对3种桑黄均能够获得单一目的条带;rpb1Y、rpb2B和rpb2Y条形码特异性低,扩增后获得多个条带;而rpb1B和ef1-α条形码均无法获得条带。通过多序列比对,结合形态分析,确定1713菌株为桑黄纤孔菌(Inonotus sanghuang),而1714和HS菌株均为鲍姆纤孔菌(Inonotus baumii)。【结论】本研究确定ITS和NL为桑黄分子鉴定的最佳DNA条形码,其PCR最适退火温度范围分别为58~59℃和49~50℃,为桑黄真菌快速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