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牟县小麦土壤调理剂试验总结分析,科学证明土壤调理剂的松土促根作用,为解决土壤板结、耕层浅而影响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新病害,主要侵染小麦的根部,繁殖速度较快,使作物根系变成球状瘤节,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及其产量。为此,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及有关资料,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危害情况、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配方肥在小麦上的使用效果,设置了配方肥处理、传统习惯施肥处理及空白处理,自2008年—2014年在中牟县8个乡镇21块农田,选择具有典型类型的3种土壤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传统施肥处理,极显著高于空白,配方施肥N肥产投比较传统施肥处理增加57.1%,表明配方施肥处理不仅能显著提高产量,还提高了N肥肥效,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应快速推广。  相似文献   
4.
大棚西瓜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造成病害种类增多,枯萎病、炭疽病、疫病、蔓枯病4种病害发生最重,严重影响大棚西瓜的产量与品质。在识别4种病害的基础上,介绍了其发病原因,在综防技术上,注意选育抗病品种、嫁接、栽培管理等农业措施,结合化学防治技术,可有效防治西瓜病害。  相似文献   
5.
大蒜五区丰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中牟县大蒜生产中滥用化肥而造成的产品质量下降,产量下滑,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通过大蒜五区丰缺试验,科学测评中牟县大蒜生产中的肥料丰缺指标,推广合理施肥技术,解决滥用化肥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以来,河南省中牟县保护地草莓蛇眼病发生较为严重,发病棚率20%~30%,一般种植年限短的棚室发病株率5%~10%,种植年限长的发病株率高达50%~90%。该病具有为害严重、传染性强、发病初期不易发现、难以控制等特点,对中牟县保护地草莓生产造成极大威胁。笔者通过两年的田间观察和小区试验,基本上掌握了保护地草莓蛇眼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大蒜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研究了连作0(对照)、10、20、30 a大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大蒜鳞茎产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连作10、20、30 a鳞茎产量分别下降22.74%、26.48%、27.16%;大蒜根际土壤p H值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加趋势,整体上土壤全氮、全磷、有效钾、碱解氮、有效锌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先下降(0~20 a)后上升(30 a)趋势,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土壤酶活性呈先降后升趋势,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连作20 a最低,碱性磷酸酶活性以10 a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整体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p H值、有机质和缓效钾含量呈负相关;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与所测微生物数量(除真菌外)皆呈正相关,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脲酶活性与固氮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大蒜长期连作后,大蒜鳞茎产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 H值上升,土壤养分失衡;连作20 a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达到最低水平,而连作30 a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回升,但微生物结构并没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牟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测定,针对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全氮含量数据,分析质地、有机质、全氮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质地越粘,有机质与全氮的含量越高,有机质与全氮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根结线虫病是胡萝卜主要病害之一,尤其在胡萝卜多年连作生产区发病严重。总结了胡萝卜根结线虫病的症状表现、病原及其习性以及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草莓蛇眼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保护地草莓蛇眼病的病原、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草莓蛇眼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