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技术停滞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技术进步是打破这一瓶颈的必由之路.本文在介绍经典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给出了可供该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选择的4种路径.  相似文献   
2.
段禄峰  张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84-3687
介绍了区域空间演进的一般规律,在传统农业、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4个阶段演进过程中,空间结构类型依次为均质化空间、极核化空间、点轴化空间和一体化空间;空间区位决择同时受到经济、社会、环境3个因素的作用,空间结构变化沿着三维空间延伸。结合我国城乡空间结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二元结构特征突出成为影响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城乡空间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对策,指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外部环境;城乡统筹规划是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前提;发挥政府职能是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关键;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的途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认为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混乱的城乡空间布局是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了政府主导、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城乡规划、生态管制、产业聚集、空间优化等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业人力资源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部农业人力资源素质概况及其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表明西部农业人力资源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分析了西部农业人力资源存在文化素质偏低、管理民主难以落实,科技素质滞后、产业发展举步维艰,身体素质不佳、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观念素质保守、缺乏创业开拓精神等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即整合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促使管理民主落实;健全农技推广制度,普及适用新兴农业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医疗设施配置,完善农民社会保障,拓宽富民增收举措;增强现代农业观念,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5.
农业合作社是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具。通过梳理欧美农业合作社发展历程、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在中国城乡差距较大、"三农"问题突出的现实背景下,分散的农户只有组建合作社,整合农业价值链,才能防止盲目生产和降低交易成本。通过传承优秀文化、促进技术创新、明确权利主体、建设服务政府等措施,建设适合国情和地域实际的农业合作社,有利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城镇与乡村作为一种非均质的地域经济空间,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经济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分治政策成为现今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尽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基于评价目标及指标体系设计的系统性、客观性、可比性、代表性等原则,借鉴相关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把城乡一体化发展绩效评估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指数;5个领域分指数;21个指标因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进行权重量化,并通过综合合成,对西安城乡一体化发展绩效进行科学评估,得出了西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结论,为科学制定西安市城乡协调发展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推动城乡空间结构急剧变迁.通过对城乡空间演进理论的梳理,了解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机制与手段,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