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中国大鲵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90年代,大鲵资源锐减,栖息地越来越小,呈现零星破碎化和点状分布的特点。为中国大鲵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分析了野生大鲵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资源衰退的原因和大鲵人工驯养现状,并根据大鲵资源近年来的发展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放养密度和饵料种类对幼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生长发育的影响,跟踪分析了自胚胎孵化至一龄幼鲵的存活与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自胚胎孵化至一龄幼鲵的养殖密度为每0.1m210~20尾时,其成活率可达到100%,投放密度每0.1m2自20尾增加到60尾,平均存活率、年体长增加和年体重增加均显著降低。投喂摇蚊幼虫、猪肉、牛肉、羊肉和小鱼虾,幼苗的存活率分别为100%、90%、95%、85%和95%,体长增加分别为8.09cm、5.45cm、5.28cm、4.57cm、6.82cm,体重增加分别为25.97g、12.68g、11.82g、10.86g和20.67g。可见,摇蚊幼虫和小鱼虾是一龄幼大鲵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大鲵自然生境特点和人工繁殖特征,结合环境温度和光照条件等非生物类环境因子对大鲵摄食、生长发育和繁殖行为的影响分析,为大鲵物种保护与人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考马斯亮蓝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福林—酚试剂法,对人工养殖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前胸、中胸、尾部的背部及腹部肌肉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鲵肌肉中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含量存在差异,考马斯亮蓝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福林—酚试剂法均测得大鲵中胸腹部肌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214.58、219.20、251.41 mg/g;在尾腹部最低,分别为88.05、85.71、105.28 mg/g。尽管3种方法含量测定存在差异,但其均显示蛋白质含量在大鲵体中分布为中胸前胸尾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