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20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北省区域气象站和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的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利用NCEP资料进一步分析了西南急流对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短时强降水的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且后半夜(02:00~08:00)居多;短时强降水高发区分别位于洪湖、咸宁、黄冈一线,鹤峰以及潜江、仙桃至蔡甸一线,3小时雨量≥100 mm区域主要出现在荆州南部、潜江附近和咸宁南部;4次暴雨过程均有低空西南急流相配合,急流核主要位于江西和湖南,当急流核中心位置偏东时(江西省内),有利于湖北省出现大范围短时强降水。  相似文献   
2.
选取1998年7月20 ~ 22日武汉短历时暴雨个例进行天气和诊断分析,揭示出四川盆地低涡分裂出小低涡沿暖切变东移至湖北长江沿线,在低涡东部生成中尺度对流云团,受低涡切变中强的上升气流影响,加之西南急流中携带的丰富水汽输入,导致中尺度对流云团一次次发生和发展,在武汉上空产生一次次短历时暴雨的主要成因.诊断分析还显示四川盆地至湖北东部有湿舌生成且稳定维持,武汉位于湿舌的东端;发生短历时暴雨时武汉上空比湿会突然增加;低涡消失或南压,925和500 hPa比湿显著降低;湖北东北部至安徽一带有对流有效位能高值中心,这一高值中心(中心值2 700 J/kg以上)在低层对应着暖切变东部,武汉位于对流有效位能高值中心向西南方向伸展的梯度大值区.  相似文献   
3.
4.
谢萍  毛以伟  陈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11-513,574
对2013年湖北省出现的持续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决策应急气象服务情况,分析了在此次气象服务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为今后该省开展各项气象服务工作积累了一点经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近5年6类主要气象灾害对比分析评估,揭示2012年湖北省气象灾害整体为中等偏弱年景,有利于农业丰收。冬季雨雪天气弱;夏季以过程性降雨为主;高温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偏弱,鄂北局地持续少雨,旱情较重;强对流天气较少,雾霾突袭影响较大。在对近5年暴雨及其灾害对比分析中,揭示出暴雨过程持续时间(平均持续时间)、暴雨影响范围(暴雨总站数)、暴雨强度(特大暴雨日数及大暴雨以上站点平均雨量)是年度暴雨致灾程度判别的最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