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为提高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转化率,提升纤维素酶的水解效率和可发酵性糖产量,降低纤维素酶的使用量和生物质转化成本,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进行预处理十分必要;然而,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间的天然屏障限制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组分的酶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预处理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目前更多采用质量分数小于4%的稀酸法(如盐酸、硫酸和硝酸等,120~210℃)、高温热水法、蒸汽爆破法和液相水热法等,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木质素或大部分半纤维素的溶解和去除有利于提高纤维素酶的可及性。木质素对纤维素酶解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预处理降低木质素含量有利于提高纤维素酶解效率。木质纤维经稀酸或高温热水等预处理后,Klason木质素相对含量反而会增加。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预处理过程中,木质素液滴可能以假木质素形式沉积于纤维素表面,使其比天然木质素更加抑制纤维素酶解。本研究首先概述生物质预处理过程中木质素液滴和假木质素的形成过程,提出假木质素产生的可能机制,并对其组成和性质进行综述;然后阐述木质素液滴和假木质素对木质纤维酶解的影响;最后总结假木质素形成的调控策略。假木质素的形成过程属于非均相反应过程,受传质扩散(分子水平)和流动(宏观统计水平)的影响,可从介尺度行为研究假木质素的形成机制,同时建立相关模型和理论实现其科学的定量描述和定向调控,这不仅有利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炼制工艺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跨学科科学规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黄酒米浆水是黄酒酿造浸米工序中的副产物,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用之是宝,弃之严重污染环境。采用米浆水代替清水作为配料水,以叶菜类废弃物包括萝卜叶、白菜叶和莴笋叶为植物原料,混合红砂糖,自然发酵制备农用酵素营养液,研究其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黄酒米浆水制备的农用酵素营养液各营养组分在发酵过程中显著高于用清水制备的对照组(P<0.05)。不同植物材料制备的米浆水农用酵素营养液各营养组分变化趋势类似,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钾离子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变化,总氮、总磷、总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以萝卜叶农用酵素营养液为例,发酵90 d时,总糖含量下降76.68 %,总氮、总磷、钾离子、总酸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上升40.56 %、53.58 %、22.83 %、33.08 %和183.4 %;17种游离氨基酸中丙氨酸含量最高,为3 677.4 mg·L-1,提高638.6%。不同植物材料制备的农用酵素营养液均含有较丰富的养分,但养分含量差异明显(P<0.05);其中萝卜叶农用酵素营养液发酵各时段总氮、总磷、总糖和总酸含量的平均值较高,分别为4.67 mg·mL-1、628.20 mg·L-1、5.22 %和13.30 g·L-1;萝卜叶农用酵素营养液发酵90 d时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为14 157.3 mg·L-1;莴笋叶农用酵素营养液发酵各时段钾离子含量平均值较高,达到95.22 mmol·L-1。  相似文献   
3.
植物源作物酵素营养液是以天然植物组织或作物残体为原料,混合糖、酵素等发酵而成的酵素制剂,对作物具有良好的抑菌、营养和生理调节作用。随着社会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植物源作物酵素营养液的研发和推广符合有机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植物源作物酵素营养液的制备工艺、成分及应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植物源作物酵素营养液的前景,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茯苓多糖的提取及羧甲基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茯苓是一种药用真菌,具有祛湿利尿、健脾和胃、补体强身和安神宁心的作用。文章就近年来茯苓多糖的热水浸提和碱液浸提及制备高抗肿瘤活性的羧甲基茯苓多糖(CMP)的工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茯苓多糖的提取及化学改性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痕迹管理的概念、工作形式化内容、优点及执行的关键要素。结合省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建设的具体工作,阐述了痕迹管理在学科平台建设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促进学科平台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低温水热法制备竹生物炭及其对有机物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竹是一类常见的生物质资源,竹加工中产生的废弃物是制生物炭的理想原料。该研究采用水热炭化法,在较低的水热温度下制备竹生物炭,并通过Na OH浸泡和N2氛围下高温煅烧2种方法,对竹生物炭进行进一步改性,所得产品用于去除水溶液中2-萘酚和刚果红。结果显示:仅采用水热炭化得到的竹生物炭产品得率大于54%,表面官能团丰富,均能吸附水溶液中的2-萘酚和刚果红,其中160℃3 h下制备的样品对2-萘酚吸附效果最好,200℃7 h下制备的样品对刚果红吸附效果最好;改性处理会降低终产品得率并影响表面官能团,Na OH浸泡改性处理能增加竹生物炭对2-萘酚和刚果红的吸附容量,N2氛围下高温煅烧改性则不能提高竹生物炭对这2种物质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废弃生物质制炭及生物炭在水污染物吸附分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栀子花和玉兰花为原料发酵制备酵素营养液,研究其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两种酵素营养液中钾离子和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呈上升趋势,总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玉兰花酵素营养液的总酚、游离氨基酸及总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栀子花酵素营养液的总酚含量呈上升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含量呈不规则变化。发酵过程中,玉兰花酵素营养液的总氮、总磷、钾离子以及总酚含量高于栀子花酵素营养液;而栀子花酵素营养液的总糖和总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该实验优化了裙带菜褐藻糖胶的提取工艺,对粗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研究了各组分的单糖组成和硫酸根含量.利用响应面优化法,依据二次叫归分析确定裙带菜褐藻糖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6°C,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6.5.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粗多糖的提取率可达到7.53%.提取的粗多糖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共得到5个峰,干燥后得到5个组分.用硫酸钡比浊法测定5个组分的硫酸根含量分别为8.3%、19.2%、30.1%、38.4%和33.0%.糖腈乙酸酯衍生物气相色谱测得各组分的单糖组成分别为:组分1主要含有甘露糖和半乳糖;组分2主要含有鼠李糖,岩藻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分3主要含有鼠李糖,岩藻糖和甘露糖;组分4主要含有岩藻糖和半乳糖;组分5主要含有岩藻糖,甘露糖和半乳糖.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食品级甘氨酸生产新工艺,跟现行工艺比较,催化剂用量从250kg/t降低到100kg/t,产品得率从70%~78%提高到85.0%,醇用量降低3倍.  相似文献   
10.
臭氧氧化是一类重要的氧化反应。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臭氧氧化反应在农产品化学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