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培育壮苗是嫁接西瓜栽培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丰产的保证,现将相关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苗床准备 1.1 西瓜苗床取肥沃的园田土40%、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细沙10%配制营养土,1m3营养土中再加入磷酸二铵0.2 kg、草木灰5 kg、多菌灵0.1kg,,334 m2标准温室需6 m×1.2 m播种畦2个,约用营养土2.5 m3.  相似文献   
2.
正十九大精神吹遍神州大地,黑土沃野千里热潮涌动。素有"天下第一场"美誉的黑龙江垦区友谊农场职工群众自觉自信地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正迈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步伐,涌动起创业创新热潮。全产业链让黑木耳强势挺进市场连续两天的大雪,让友谊农场温度骤降。2017年11月11日清晨,室外温度虽已零下11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进行了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抗性遗传分析和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于2005年采自无锡麦田的灰飞虱种群在室内饲养43代期间用氟虫腈筛选了41代,结果此灰飞虱种群的抗性从8.4倍上升到2305倍。根据Tabashnik介绍的方法计算,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0388(1~31代)、0.2636(32~43代)和0.1113(1~43代), 表明灰飞虱对氟虫腈具有一定的抗性风险。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07-2008年江苏无锡和浙江长兴两地灰飞虱种群对1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丁烯氟虫腈和乙虫腈的毒力最高(LC50=0.2~1.7 mg/L),其次为烯啶虫胺、噻虫嗪、毒死蜱、吡蚜酮(LC50=1.7~9.7 mg/L),其余杀虫剂的毒力较低;按照年度间敏感性变化,发现2008年无锡灰飞虱种群对氟虫腈和乙虫腈的敏感性比2007年降低了1.1倍。近年来氟虫腈已广泛用于防治这种害虫,但乙虫腈几乎没有使用。因此,对氟虫腈敏感性降低的大田灰飞虱种群似乎对乙虫腈存在交互抗性。通过抗(R)、感(S)亲本、正反交(F1、 F1′)、自交(F2)及回交(BC)后代对氟虫腈的剂量反应研究了灰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其抗性为常染色体的不完全显性遗传\[D(F1)=0.20, D(F1′)=0.38\],抗性由2个或2个以上等位基因控制。还对灰飞虱的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传统青贮通常以表层物料为代价保证深层物料的品质。由于生产条件和设备限制,这种损失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为弄清其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变化规律,以传统青贮为对象,采用试验型发酵罐进行了青贮物料模拟实验,研究了切碎长度、压实程度和密封程度与表面物料品质变化以及损失的关系。试验表明:压实程度和透气程度对表层物料青贮品质变化和损失有较大影响,切碎长度则影响不大;随着压实程度增加和透气程度减小,表层物料损失减少,青贮品质增加;要减少表层物料损失,不但要保证严格密封,还需要增加表层物料压实程度。  相似文献   
5.
一、农广校基本情况千阳县农广校现拥有三块牌子(千阳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千阳县分校、千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学校);开设了三项学历教育(中专、大专、专升本);实施了三大培训工程(普及性培训、项目培训、实用人才培训)。专职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助理级3人。兼职教师64人,其中发聘书45人。实训基地10处,{海升千阳示范园(苹果)、西农千阳苹果实验站(苹  相似文献   
6.
<正>题记:1944年,日本侵略者强制朝鲜半岛8个村庄组成开拓团,强行迁移到黑龙江开荒种地,其中有20多户家庭来到现在的友谊农场南部七星河畔。1945年日本战败后,这些家庭留了下来,并在1953年成立了"成富村",后来编制为友谊农场第六管理区第六作业站。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朝鲜民族村宛若一支鲜艳的金达莱,绽放在北大荒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千阳县在大力开展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以小麦宽幅沟播技术为核心,开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深翻(深松)、统一播种(宽幅沟播)、统一播量、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冬前化学除草、统一冬灌和春灌等关键技术落实,努力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目标。本文就旱地小麦优质高产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精细整地、科学施肥、精量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环节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更好的指导小麦生产,提高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