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介绍了舟山虾峙门航道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并对施工前后海域生态环境变化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得出本次航道疏浚对附近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特别对底栖生物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对海域水质、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等影响不大,而且是短期的,随着疏浚工程的结束海域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疏浚工程所采取的环保措施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温州南部沿岸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15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温州南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多元分析及其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南部沿岸海域共鉴定鱼类47种,隶属于9目27科41属,主要以暖水性和暖温性为主,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最多,共26种;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共6种;再次为形目(Tetraodontiformes),共4种。春季,优势种依次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as)、镰鲳(Pampus echinogaster)、六丝矛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49.3%;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棘头梅童鱼和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占总渔获量的50.8%。日本鳀、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刺鲳(Psenopsis anomala)、龙头鱼、鳓(Ilisha elongata)和六指马鲅等是各季节各站位组的典型种及造成不同站位组间群落差异的主要分歧种。此外,组内的典型种一定程度上是组间的分歧种和群落的优势种。经Pearson分析,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盐度和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得出,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酸碱度p H、水深和盐度。  相似文献   
3.
舟山近岸海域虾类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及其变动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5月(春季)在舟山近岸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中所获得的虾类数据,用渔获量作为虾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种群变动趋势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1)调查海域共鉴定出虾类21种,隶属于8科15属;数量分布春秋季变化明显,总体而言秋季多于春季,调查海域北部多于南部。(2)不同季节优势种与常见种差异较大。与以往调查相比,小型虾类取代大型虾类成为优势种。(3)底层温度和盐度对舟山近岸海域虾类渔获量分布无明显影响,但按深度分类分析,虾类渔获量随水深变化呈现差异。(4)ABC曲线显示,渔获量曲线和丰度曲线交错,表明调查海域虾类群落受人类影响强烈,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生态敏感度高。因此,舟山近岸海域虾类生物资源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演替,主要渔获呈现小型化、低产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浙江6个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浙江6个重要列岛(嵊泗列岛、中街山列岛、渔山列岛、台州列岛、洞头列岛、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和更好地养护大型底栖动物资源。根据调查文献,按中国海洋生物名录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名录,对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分类多样性指数、G-F多样性测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6个重要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差异较大。其中,南麂列岛最高(330种),台州列岛最低(133种)。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嵊泗列岛最高,达84.76,台州列岛最低,仅70.89,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值洞头列岛的最高,达846.94,嵊泗列岛最低,仅630.25。南麂列岛的G-F多样性测度指数最高,达0.87,这表明在科级分类阶元多样性(F指数)一定的前提下,属级分类阶元多样性(G指数)将会变高。科级和目级相似性结果显示,科级相似性最高的是洞头列岛与台州列岛,达0.651,渔山列岛与嵊泗列岛最低,仅0.480;目级相似性最高的仍是洞头列岛与台州列岛,达0.781,台州列岛与渔山列岛最低,仅0.623。本研究分析了浙江6个重要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以期为浙江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的养护、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七星列岛海域春秋季游泳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七星列岛海域的底拖网渔获物进行分析,研究七星列岛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生态位和群落结构特征,得出游泳动物共80种,隶属于3纲14目42科62属,其中鱼类52种,虾类13种,蟹类10种,头足类5种。秋季优势种有6种,春季有4种,共有种为三疣梭子蟹。两季物种多样性指数(H')、(D)、(J')均为中等水平。生态位数值较大的物种秋季有六指马鲅(10.51)、哈氏仿对虾(9.47)、海鳗(8.84)等,春季有火枪乌贼(8.93)、口虾蛄(8.51)、带鱼(7.94)等。聚类分析显示,两季物种站位均可分为3组,与NMDS分析结果一致。ABC曲线分析得出,W值秋季为0.052、春季为–0.059,均接近0。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组成以鱼类为主,虾类次之,头足类最少,优势种变化明显;哈氏仿对虾、海鳗、口虾蛄等低价值游泳动物资源生态位数值高,占据主要竞争地位;由于组内站位间物种组成和海域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两季物种站位间分组不受季节影响。ABC曲线分析显示该海域处于中度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6.
温州瓯飞滩邻近海域主要游泳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13年春季(5月)在温州瓯飞滩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通过种间相遇机率(PIE)、方差比率法(VR)、卡方检验(χ~2)、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点相关系数(Φ)、Ochiai指数、功能群划分和营养级构成等方法,对主要游泳动物群落物种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总体种间相遇机率为0.65,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与其他种相遇机率最高(0.244),而凤鲚(Coilia mystus)最低(0.001)。种对为六丝钝尾虾虎鱼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相遇机率最大(0.305),凤鲚与中华小沙丁鱼(Sardinella nymphaea)相遇机率最小(0.003)。主要游泳动物物种间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绝大多数种对表现为弱联结性或无联结性,说明主要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按食性类型可把主要游泳动物划分成5个功能群,主导功能群为杂食者,植食者功能群无物种分布。主要游泳动物占据第二、三、四级营养级。该海域生态系统结构比较成熟,整体群落结构稳定,但主要游泳动物数量及种类资源现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