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引用“辐热积”概念,建立叶面积指数模型和基于光合的干物质积累模型。将叶面积指数模型和高斯积分法相结合,依据丹参的冠层结构特点,建立三层模型。选用光合直角双曲线模型,并考虑温度对最大光合速率的影响,量化丹参的呼吸消耗;去除生长后期气温下降、光照减弱等因素造成丹参地上部分枯萎、干物质减少,使后期模拟更为精确,从而建立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丹参光合生产和干物质转化积累动态模拟模型。用均根方差、相对误差及拟合指数对独立的试验2数据进行检验,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间决定系数R≥0.992,模拟值和实测值间符合度达到极显著水平,回归相对误差均在10%左右,拟合指数均接近于1。  相似文献   
2.
谭勇  刘雨婷  汝梅  谢凤凤  纪薇  韩凯 《北方园艺》2019,(11):112-116
以中药材知母种子为试材,采用聚乙二醇(PEG)干旱胁迫和混合盐胁迫的方法,研究知母种子在胁迫条件下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胚根与胚芽长等生长性状指标,以期为知母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和NaCl与NaHCO3(1∶1)混合溶液浓度的增加,知母种子萌发均受到抑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胚芽与胚根长度与直径都与之呈显著的负相关。PEG不同浓度梯度胁迫下,知母种子发芽势由16%降至4%,发芽率由80%降至52%,且知母种子萌发的致死浓度为15%;NaCl与NaHCO3(1∶1)混合溶液胁迫下,知母种子发芽势由16%降至6%,发芽率由80%降至14%,且知母种子萌发的致死浓度为1.20%。知母种子有一定的耐干旱及耐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商洛紫花丹参为试材,分别以辐热积和有效积温为驱动变量,通过高斯方程建立丹参茎鲜重、叶鲜重和叶面积的生长模型;用2011年和2012年丹参大田数据进行拟合和检验,并用1∶1作图法,拟合残差和根均方差(RMSE)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合高斯函数参数的几何意义和高斯函数一、二阶导数以及拐点,对丹参地上各个性状生长趋势进行分析,旨在开发"丹参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期为预测和分析丹参性状的生长趋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1年数据拟合度都在0.9以上,基于辐热积的丹参以上性状生长模型都比基于有效积温的生长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丹参性状的生长趋势为茎鲜重、叶面积、叶鲜重在累积辐热积分别达到832.0、653.6、671.9MJ/m2,指标达到最大;且在累积辐热积达到538.1、501.2、510.2MJ/m2时,增长速度最快;叶面积、茎鲜重、叶鲜重在累积辐热积达到239.5、264.2、259.8MJ/m2增长都比较缓慢,之后到拐点这段时间,增长速度急剧增加,直到达到最大增长速度,之后增长速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慢;丹参茎鲜重、叶鲜重和叶面积的生长曲线和高斯函数高度吻合,且基于辐热积的丹参性状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丹参根部生长规律Logistic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Logistic方程以定植时间为自变量建立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主根粗、主根长和根鲜重的生长模型。分别用2011和2012年的数据进行拟合和检验,用1∶1作图法(1∶1plot)和均方根误差(RMSE)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通过对Logistic方程求一、二、三阶导数和拐点,研究了丹参根部生长速率与密度和氮肥的关系,探索丹参根部的生长规律。2011年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均达到0.96以上,回归方程统计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012年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均达到0.95以上。结果表明,用Logistic曲线可较好地拟合丹参根部生长量与定植时间的关系;在生长中期和后期,低密度(株距25 cm×行距30 cm)处理的丹参根鲜重增长速率比其余密度处理的快;适量的氮肥(100 kg/hm2)使根鲜重的增长速率较快且持续的时间较长,速生期是丹参根部生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