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甬优15”自2009年引入衢州市种植以来,表现为株型较高,剑叶挺直,叶色深绿,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穗大粒多,青秆黄熟,丰产性好,米质较优等优点,已成为我市晚稻主栽品种。甬优15适口性好,加工效益显著,随着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推动我市粮食扩面增产、农民增收和加工企业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湖北、江西、广西和重庆季节性干旱危害严重的69个县为研究对象,依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要求,基于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提出不同稻区再生稻水分管理策略:(1)四川、重庆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大干或等于该地区的作物需水量,可以采用水稻生长前期适当露田、中期烤田和后期干湿交替的高产水分管理策略;(2)湖北省大...  相似文献   
3.
“三品一标”是推进 “产出来” 和 “管出来” 有机结合的有效载体,是通过品牌化引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总结衢州市近年来“三品一标”工作的成效及采取的措施,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5条加快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浙优18手栽获得高产的运筹规律,为该品种高产栽培和大面积推广奠定理论基础,2013年开展了浙优18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的施用比例以60∶40产量最高,为10 595.27 kg/hm2。说明浙优18在衢州市作单季稻种植时,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以60∶40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索"甬优12"高产栽培技术,2013年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试验基地进行了"甬优12"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在衢州市采用手工移栽和机插栽培产量较高,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抛秧栽培的产量表现较好,可作为机插栽培和手工移栽的一种补充栽培方式酌情应用;直播栽培产量较低、穗粒数较小,不建议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台早733的特征特性,总结台早733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壮秧、栽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和化学除草等方面内容,以为台早733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秧龄对甬优12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了5个栽插密度和6个移栽秧龄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随着栽插密度增加株高和穗长有降低趋势,该品种在衢州地区作单季稻种植单本栽插时的适宜密度为14.25万~19.95万丛/hm2,适宜秧龄为20~30 d。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挖掘甬优12在衢州市的产量潜力,分析了甬优12在衢州市的高产栽培情况,提出了在做好常规栽培措施的基础上该品种实现高产还应采用的栽培技术:适时早播、增施有机肥、增施氮磷钾肥、增施穗粒肥、防断水过早、防割青和防好病害。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浙优18在衢州地区栽培的适宜秧龄,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进行秧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秧龄增大时,全生育期变化不显著,大田营养生长期减小,抽穗后籽粒灌浆期减小。秧龄25 d理论产量最高,秧龄20、30 d较高,秧龄15、35、40 d产量较低,秧龄20、25、30 d 3个处理的秧苗质量较好,穗大粒多,经济产量较高。综合分析认为,浙优18在衢州地区5月中旬播种时,秧龄在20~30 d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衢州区域推广种植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进一步提高单季晚稻产量,②2013年开展籼粳杂交稻新品种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甬优538、甬优1512、甬优15的产量分别为11 250.00、10 847.85、10 275.60 kg/hm2,可在衢州区域作单季晚稻推广应用;浙优18、甬优12、春优84、甬优15产量分别为10 598.40、10 462.20、10 336.20 kg/hm2,可在衢州市单季晚稻中配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