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明晰优质稻新品种内6优7075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掌握其高产结构和增产途径,加快该品种在龙岩市的推广进程,对2020年龙岩市各县(市、区)内6优7075烟后稻示范片的产量结构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内6优7075的产量、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易受栽培环境的影响,千粒重则相对稳定,变异程度较小。内6优7075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虽不如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但其通过其他因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非常明显,在4个因素中与产量的相关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习惯的纯稻草回田方法腐烂时间长,影响耕作,不易推广。农民为贪图方便,常将稻草付之一炬,造成了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为克服传统方法缺陷,进行了稻草不同还田方法的比较试验,以求选择适宜的秸秆还田方法。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7个不同区域类型土壤同时进行,每点设置5个处理,每个小区面积66.7m2,用小田埂分开。试验处理如下:水沤法:每公顷用鲜稻草7500kg,撒布于田面,用30kg秸秆催腐剂“腐秆灵”(农业部登记号为微生物肥(2000)临字(0076)号)加尿素75kg均匀撒施于稻草上,用牛犁翻,放水7-10cm,使稻草在蓄水后不浮起,困水防止菌类流…  相似文献   
4.
龙岩市农技站于2005--2007年在双季稻区连续3a进行了不同免耕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晚季半年免耕早、晚稻产量与习惯有耕相比无显著差异,节本增收效果好,可作为水稻免耕的主要方式推广;全年免耕晚稻产量与习惯有耕相比产量显著减少,土壤容重显著增加,不适宜双季稻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双晚机插适宜秧龄与播种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秧龄与播种量二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观察不同处理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秧龄25 d与30 d的处理有效穗多,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产量显著高于秧龄20 d处理;大田播种量0.75 kg/667m2与1 kg/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处理组合以秧龄30 d、播种量1 kg/667m2为最高,显著高于秧龄20 d、播种量0.75 kg/667m2和秧龄20 d、播种量1 kg/667m2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6.
旱地春玉米高产施肥与密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安排进行旱地春玉米的氮、磷、钾施用量与密植的4因素试验。试验结果经微机处理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得出每公顷产量在7500kg以上的施肥与密植优化方案为:施N169.5 ̄193.8kg,P2O564.20 ̄73.8kg,K2O135.9 ̄163.5kg种植密度75630 ̄77535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水稻免耕栽培适宜施肥方法,龙岩市农技站于2005年下半年进行了单质肥料、复混肥料的不同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复混肥料平衡施肥法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结实率高,产量高,效益好。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设计4个处理。处理1为单质肥料前重后轻施肥法,此法为当地习惯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优伽水溶肥料(高氮型,N-P-K:30-10-10+TE,下同)在叶菜上的应用效果,龙岩市农技站于2012年1~2月在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开展了该肥料在白菜上的施用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稻草不同还田方法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0.
双晚免耕栽培技术效果及方法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晚免耕栽培是在早稻收割后使用除草剂灭桩,免除犁、耙等土壤耕作程序,直接插(抛)秧的栽培技术,具有快速抢时,节本增产,减轻劳动强度,缓解双抢期间劳动力、畜力、农业机械紧张等优点.2004年龙岩市在总结前几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重点示范与推广,全市建立示范片333hm2,推广面积2 590hm2,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现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