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免耕和稻草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稻草还田和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自2008年于广西大学农学院科研基地进行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免耕(NT)、免耕+稻草覆盖还田(NT-SMR)、常规耕作+稻草覆盖还田(CT-SMR)、常规耕作(CT)和常规耕作+稻草翻压还田(CT-SR)5个处理,于2018年水稻成熟期测定产量,水稻收获后分层(0~5、5~10和10~20cm)测定土壤肥力。结果表明,稻田不同土层肥力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上表现为0~5、5~10和10~20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依次下降。NT-SMR处理显著提高了0~5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但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在5~10和10~20cm土层,稻草还田处理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优于无稻草还田处理。水稻产量与土壤肥力呈显著正相关。2016年CT-SR处理水稻产量在早季分别比NT和CT处理显著提高了8.52%和7.99%,在晚季分别显著提高了12.12%和7.55%;2018年NT-SMR处理的水稻产量在早季分别比NT和CT处理显著提高了17.78%和10.30%,在晚季分别显著提高了13.88%和19.39%。因此,免耕和稻草还田能明显提高稻田耕作层土壤肥力,增加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广西最重要的的粮食作物,水稻机械化生产对发展广西现代化农业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目前广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广西水稻机械化生产中育秧、耕种、植保、收获等重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免耕抛栽水稻源库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在中国广西等部分地区发展迅速。为了探讨免耕抛栽水稻产量形成特点,以金优253(OryzasativaL.)为试验材料,以常耕抛栽水稻为对照,从叶面积大小、剑叶光合速率与衰老、库的大小及源库比率等方面研究了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免耕抛栽水稻早、晚季产量分别为5.97t/hm2和7.53t/hm2,常耕抛栽水稻分别为6.19t/hm2和7.63t/hm2,其产量差异在早季和晚季均不显著。与常耕抛栽水稻相比,免耕抛栽水稻的每穗总粒数和单位面积上的总粒数较多,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较大,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较高,而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较低,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协调能力较差,粒叶比和结实率下降,致使免耕抛栽水稻在产量上表现出一定的劣势。免耕抛栽水稻粒叶比和结实率的下降是由于其生产的干物质更多地分配在叶片中、贮藏在茎鞘中的干物质在抽穗后向穗部运转的能力较差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以超级稻桂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群体茎蘖、叶面积动态、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不变的前提下,基肥占比重大的处理(A1、A2)在抽穗前生长旺盛,LAI值大、干物质积累多,但后期LAI值小、干物质积累少,产量低;穗肥占比重大的处理(A4、A5)前期生长慢、积累少,后期生长快、积累多,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不同施氮条件下,研究了3个水稻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而氮素的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下降。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提高穗肥比率,氮素积累量及其回收效率和运转效率增加,而氮素生产效率下降。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对产量和品质性状产生重要影响,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氮素积累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随氮素生产效率提高而极显著下降;垩白米率及面积随氮素收获指数增加而显著提高。穗数随氮素积累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随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生产效率增加而显著下降;结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水稻模拟模型的主要功能与特征,综述了主要水稻模拟模型及其特点,分析了现有模拟模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水稻模拟模型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杂交早稻旱育秧生育特性及增产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三种育方式比较结果表明:(1)旱秧1和旱秧2分别较半水秧增产9.5%和5.9%,增产极显著,增产途径是穗多。(2)旱秧1和旱秧2生物学产量分别比半水秧高11.61%和5.83%。旱育秧干物质生产优势主要表现在生育前期,生育后期次之,生育中期不具备优势。(3)旱育秧生长前期生长较快,株高比半水秧略高,主茎叶片数较半水秧少1片叶,幼穗分化较半水秧早2d,发育过程较半水秧短2d,因而较半水秧提早4d  相似文献   
8.
对缺磷、铝毒、盐、干旱、Fe、Mn、Cu、Zn胁迫下大豆根系和叶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酯酶(PEPP)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长期缺磷和铝毒胁迫可显著提高大豆根系的PEPP活性,并表现出加成效应;(2)长期铝毒、缺磷和铝毒耦合胁迫也显著提高大豆敏感品种BL2叶片的PEPP活性;(3)盐胁迫、干旱以及长期Fe、Mn、Cu、Zn过量都显著提高大豆根系的PEPP活性,Fe、Cu、Zn缺乏则对根系和叶片的PEPP活性影响不大,长期缺Mn显著降低大豆根系及叶片的PEPP活性。  相似文献   
9.
大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酯酶(PEPP)研究: Ⅱ.纯化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豆叶片中分离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酯酶(phosphoenolpyruvate phosphatase,PEPP),通过硫酸胺分部(20%~50%饱和度)沉淀、DEAE-纤维素层析、羟基磷灰石层析将酶纯化了96.81倍,酶活性达17.91U/mg蛋白。该酶专一性较强,米氏常数(Km)为0.39mmol/L(PEP),最适pH6.8,在PH6.O~7.4范围内及50。C以下较稳定,被Mg^2+、Mn^2+激活,F^-、Cu^2+、Zn^2+、PO^3-、MoO4^2-抑制。  相似文献   
10.
水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南方稻区30个水稻品种(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水稻成熟期植株含硅量在1.62%~2.66%之间,植株含硅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前期硅素积累量少,幼穗分化期以后硅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3/4,不同生育阶段硅素积累的基因型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硅在器官中的分配因生育期及栽培季节不同而异,早季成熟期硅在茎叶穗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43.36%、23.07%和33.57%,晚季分别为33.23%、19.75%、47.02%。水稻硅素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量、稻谷产量及N、P、K积累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