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松江区于1999年引进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培育的香型中粳"2369",该品种在与晚粳同期(5月21日前后)直播条件下,9月底前成熟,新米可在国庆节期间上市,其米质香郁、米饭软糯,深受消费者青睐.10月份米价是一般晚粳米的1.5倍左右,且稻谷产量与一般晚粳相近;另因出茬早,后茬宜直播油菜或早种其他作物,综合效益高.我镇是松江区推广"2369"新品种面积最大的单位,2000年试种53亩,2001年扩大至1032亩,2002年推广至2058亩.我们通过近三年种植"2369",在认识生育特点的前提下,总结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常规资料和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1月湖南所遭遇的50年一遇的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发现,长时间维持的中高纬亚欧大陆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为雨雪冰冻天气提供了冷空气活动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偏强偏北和南支槽的旺盛发展和维持有利于暴雪区的水汽输送和辐合;高层强辐散与低层强辐合的耦合形势以及强上升运动为暴雪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动力背景。深厚而稳定的对流层中层逆温层和低层冷层的存在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落实市、区"优质稻米三年推进计划"、"优质水稻保优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和"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研究与推广"等项目工作中,结合本地实践,找出了制约"寒优湘晴"高产优质的主要技术问题,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寒优湘晴"高产保优栽培的主要经验,在示范推广中效果显著.2001年,经市、区专家实地验收:我区新桥镇农发农场的杂交粳稻成熟期割方测产达686kg/亩,获市、区丰产方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6.
为推广优质水稻保优栽培技术,我们连续3年在松江区小昆山科技农场进行优质杂交粳稻百亩丰产方示范。200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夏季持续高温和秋早低温等不利天气,单季晚稻普遍减产,丰产方由于推行了高产节肥、保优栽培和抗灾技术,亩产仍达580kg,比本镇同品种对照田亩产520kg显著增产,且每亩增收105元。  相似文献   
7.
200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夏季持续高温和秋旱等不利气象,导致单季晚稻结实粒数和粒重大幅下降而普遍减产。为研究防灾减灾技术,我们以松江区多年的单季晚稻定点考察结果和气象资料为材料,对2003年气象因素与单季晚稻生长发育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直播稻生育特点和中后期群体质量优化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10.
1目的和特征 为扬长避短,夺取高产优质,我们借鉴国内先进的"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和"水稻高产群体质量优化控制"等稻作研究新成果,通过本地多年试验研究和生产验证,制订"寒优湘晴"群体质量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