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荞生态因子及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调查了8个苦荞品种在全国18个不同地区的产量差异,并对产量和主要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苦荞种子产量差异在品种之间、地点之间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苦荞品种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94.2%和92.4%。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全生育期、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6**、0.334**、0.277**、0.259**、-0.392**、0.190*。偏相关分析表明,苦荞产量与全生育期、株高、海拔的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646**、0.591**、0.304**。通径分析表明,海拔、全生育期、株高、生育期均温是苦荞高产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纬度、千粒重、主茎节数为高产次要因素。此外,也要适当兼顾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2.
菊科为双子叶植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施秉县的菊科植物有33属56种,可供园林绿化、药用、食用、饲用、工业原料等领域选用;但要在相关应用领域里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同时要高度重视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科学有序地对野生菊科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这是尊重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惠泽子孙后代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白刺花抗旱性的生理效应,为其在喀斯特干旱地区的生态复原与重建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本研究运用不相同的浓度PEG-6000(聚乙二醇)溶液(0%,5%,10%,15%,20%)模拟干旱胁迫,通过生理指标萌发率、电导率、POD、CAT、α-淀粉酶,研究干旱胁迫下对白刺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白刺花种子有类似的发芽势,但白刺花种子萌发率在中浓度干旱处理明显高于重浓度干旱和零干旱处理。重浓度(20%PEG)干旱胁迫处理使白刺花种子萌发起始时间比零干旱和中浓度干旱胁迫处理要迟;而抗氧化酶POD、CAT对于干旱胁迫的响应不同,与对照组相比,中度(10%PEG,15%PEG)处理使白刺花种子POD、CAT活性增强,而重浓度20%PEG干旱胁迫处理对于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在低浓度PEG胁迫下,白刺花种子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提高浓度和长时间的处理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贵阳市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进行实地调查。利用分子生物学、形态学等方法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该研究区的地衣进行分类鉴定和整理。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地衣物种资源丰富,共发现地衣12科18属36种,包括贵州新记录科2个,新记录属2个,新记录种21个;优势科为梅衣科(Parmeliaceae)、蜈蚣衣科(Physciaceae)、石蕊科(Cladoniaceae),优势属为哑铃孢属(Heterodermia Trevis.)、石蕊属(Cladonia P. Browne)。研究区地衣根据生长形式类型分为枝状、叶状和壳状3种类型,其中叶状和枝状地衣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2.78%、36.11;根据着生基物类型分为土生、石生和树生3种类型,其中树生地衣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1.12%。该地区地衣区系被划分为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温带成分、泛热带成分和东亚成分5个类型;通过与贵州省内其他5个地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贵阳市与黔西南州、遵义市、黔东南州属的相似性最高,与遵义市和铜仁市种的相似性最高。该研究为贵阳市及贵州省后续对于地衣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青篱柴转录组中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SSR)位点信息,开发青篱柴分子标记技术,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青篱柴转录组原始试验数据,经过生物信息学软件Trinity拼接后,获得66 755条单基因簇(universal gene,简称unigene)。进一步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MISA对所有的unigene进行SSR位点数据挖掘。共计搜索出22 542个SSR位点,分布在18 972条unigene中,出现频率为33. 77%,发生频率为28. 42%,SSR平均长度为15 bp,平均分布频率是1/3. 98 kb,在青篱柴转录组的SSR中,单核苷酸、三核苷酸和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为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总SSR的47. 59%、27. 95%、23. 45%。青篱柴转录组数据中SSR序列共包括161种重复基元类型。其中出现频率高的基序主要有A/T、AG/CT、AAG/CTT、AT/AT、C/G、AGG/CTT。重复序列长度在10~144 bp之间,大多小于24 bp,大于24 bp的仅有0. 22%(48个SSR位点)。另外,设计筛选得到15 425对SSR引物。综上表明青篱柴SSR位点多态性潜能较高,具有很大的可开发性。  相似文献   
6.
促生细菌的挥发性有机物可以促进拟南芥生长,提高拟南芥对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lncRNA参与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等生理过程。通过去rRNA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受到根际促生细菌ACCC 01380挥发性有机物处理影响的拟南芥lncRNA,并通过顺式分析获得可能受到这些lncRNA调控的蛋白编码基因;通过ceRNA分析获得lncRNA影响蛋白编码基因表达的调控网络。结果发现,拟南芥重要的生长发育调控和胁迫响应基因,如细胞分裂素降解基因At CKX7、SOS2-like protein kinase PKS5,都受到促生细菌的挥发性有机物通过lncRNA的调控。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根际促生细菌挥发性有机物在促生过程中lncRNA的作用,并为进一步研究lncRNA功能以及根际促生细菌挥发性有机物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杜鹃花新品种的培育需要时间较长,而从自然界中选择自然杂交种来培育,能够节省许多时间。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马缨杜鹃和迷人杜鹃自然杂交的后代能产生更多花色,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本试验以贵州省百里杜鹃景区迷人杜鹃与马缨杜鹃杂交种的花苞、芽、茎段和根为材料,筛选了一种诱导迷人杜鹃和马缨杜鹃杂交种的愈伤组织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方法为0.1%的升汞浸泡8 min,期间不断搅拌的方式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之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4~5次,当选择使用1/2WPM+1.0 mg/L ZT+2.0 mg/Lα-NAA+100 mg/L的水解酪蛋白+30 g/L蔗糖+8 g/L琼脂粉,pH值为5.0的培养基时,迷人杜鹃与马缨杜鹃杂交种的愈伤组织长势最好。本研究结果为迷人杜鹃与马缨杜鹃杂交种的无性繁殖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解决杂交品种后代性状不稳定以及繁殖问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为杜鹃的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扩大繁殖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3种银莲花属植物的访花者进行比较,并对不同颜色展毛银莲花的访问者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湿地银莲花与草玉梅的访花者种类较多,而展毛银莲花的则相对较少。访问者不同对花色展毛银莲花的访问次数没有明显差异,颜色不同和访问者不同对访问频次没有明显影响。应对展毛银莲花的花色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施秉云台山白云岩喀斯特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施秉县白云岩喀斯特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施秉县豆科植物含3亚科24属40种,用途包括药用、食用、蜜源、油料、园林等方面。开发施秉县喀斯特地区特有的种质资源,需开展相应的本地调查、采取野生资源保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青篱柴转录组的高通量测序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篱柴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但其基因组信息相对缺乏,导致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功能的研究受到限制.为了获得和挖掘青篱柴的基因数据和功能,首次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HiSeqTM2000对青篱柴转录组进行测序,经de novo组装后共得到66 755条单基因簇(Unigene).进一步利用7大公共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比对,注释了50 339条Unigene.研究发现,558个基因参与了青篱柴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其中在甜菜红碱、芥子油苷、类黄酮、单菌霉素和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Unigene分别有2个、18个、44个、70个和231个,这些基因很可能参与了青篱柴药用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SSR位点搜索发现,在18 972条Unigene中含有22 542个SSR位点.研究结果将为青篱柴功能基因的克隆、基因的表达、分子标记开发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同时,转录因子分析结果也为青篱柴的喀斯特环境适应性机制提供了初步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