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添加剂组合对锦鲤Cyprinus carpio(初始体质量为195.88 g±0.98 g)生长和体色的影响,并与日本优质锦鲤商品饲料进行增重和增色效果对比,进行了增重和增色两部分试验,其中增重部分以三色锦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试验增重饲料与商品增重饲料对其生长的影响,增色部分以红白锦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试验对比饲料、试验增色饲料和商品增色饲料对其体色的影响,各组均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60 d,每隔15 d测定锦鲤的生长和体色指标。结果表明:添加L-肉碱、血球蛋白粉、螺旋藻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对三色锦鲤的促生长效果与商品增色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试验饲料具有更低的饲料系数;添加虾青素、螺旋藻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对红白锦鲤体色的增艳效果与商品增色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投喂两种试验增色料和商品增色料的锦鲤体表各部位对色素的沉积程度相似。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添加剂组合的两种试验饲料与日本优质锦鲤饲料的功效水平相当,能够分别满足对锦鲤快速增重和增色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人工降温条件下,星洲红鱼仔稚幼鱼对温度渐变及突变的耐受性。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的星洲红鱼对温度渐变(降温)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基本上能适应在1d内下降2~4℃。但温度1d内渐变降低6℃,即20℃→14℃时,1.0~1.5cm规格组星洲红鱼死亡率为6.67%;4.0~5.0cm组死亡率为10.0%;8~10g组死亡率为16.6%;温度1d内渐变降低8℃,即20℃→12℃时,1.0~1.5cm规格组星洲红鱼死亡率为10.0%;4.0~5.0cm规格组死亡率为16.6%;8~10g规格组死亡率为23.3%。温度1d内渐变降低10℃,即20℃→10℃时,1.0~1.5cm规格组星洲红鱼死亡率为20.0%;4.0~5.0cm规格组死亡率为26.7%,8~10g规格组死亡率33.3%。另外,温度突然降低2℃,3种规格的星洲红鱼无死亡现象,但随温度突然降低加剧,3种规格的星洲红鱼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温度的突变和渐变对星洲红鱼存活的影响大致相同,死亡趋势也基本一致,且在10℃时仍保持一定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兴国红鲤产于江西省兴国县,与婺源县的荷包红鲤和万安县的玻璃红鲤一起并称"江西三红"。兴国红鲤具有背宽肉厚、肉质鲜嫩、生长快、食性广和抗病性强等优点,其经济价值较高,既可食用、也有观赏价值。养殖方  相似文献   
4.
<正>金鱼锦鲤的体色多种多样,色彩因种类而异,遗传变异较为复杂。杂交育种是育种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经典的育种手段,它是将在生物分类地位上不同的2个亲本交配从而获得优良杂交子代的育种过程。该试验中的德国写鲤(鱼身无鳞或鳞片极少)与扇尾草金鱼(由布里斯托尔朱文金和寿惠广锦杂交选育的品种)都是通过长期人工定向选  相似文献   
5.
天然增艳物质对池塘养殖锦鲤体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对锦鲤而言,体色是影响其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体色的观赏价值是锦鲤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的许多研究表明,光照、生理状况、饲料营养等多种因素都能影响到鱼的体色。而在同一品种中,饲料对体色的影响更为突出。鱼类可利用类胡萝卜素作为肌肉和皮肤的着色剂,但是鱼类自身不能合成这些色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作为金鱼的发源地,在养殖模式上仍以坑塘养殖为主,整体品质较低。传统的池养金鱼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鱼品质,但存在倒鱼、换水频繁、耗水耗能及人工成本高等缺点。普通养殖户逐渐以省时、省力的坑养为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地区金鱼观赏品质不高、种质资源退化、入缸养殖成活率低等问题。北京市观赏鱼创新团队成立以来,一直致  相似文献   
7.
<正>宫廷金鱼在北京市经过多年养殖积累,形成了一套适应北京的产前培育技术,包括越冬及醒鱼两个部分。该技术在北方有一定的普适性,对于保障其在北方地区顺利越冬和春季繁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北京市金鱼产前培育一般从霜降(10月23日左右)准备越冬开始,至清明(4月5日左右)进入繁殖工作而结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