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秃鹫体内霉形体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上海动物园一例死亡秃鹫的病例中,研究者通过样本采集,选择培养与纯化首先获得了两株秃鹫霉形体,同时进行了生化测定,血清学测定,红细胞吸附与抑制试验,病理切片光镜和电镜观察,药敏试验等获得初步鉴定结果,并说明该秃鹫霉形体感染严重。  相似文献   
2.
东北棕熊胃腺癌的病理学观察汤锡珊(上海动物园,200335)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腺癌是根据肿瘤的主要显微结构,以区别于其它几种胃癌的一种组织学类型。胃腺癌在人类以致动物界发生很多,危害很大,笔者就在上海动物园所采集的一例东北棕熊的标本...  相似文献   
3.
一头非州鸵鸟(Struthio cammelus)雌性,十岁左右,生前曾有消化道感染等病症。于某日早晨突然卧地不起,经临床检查:呼吸每分钟12次,体温下降到34℃左右,无食欲,有呕吐症状。进行现场治疗与抢救,分别用25%、10%葡萄糖及生理盐水补液,并用丁胺卡那、氨苄青霉素、硫酸阿托品等药物对症治疗,终因抢救无效,于当日晚上死亡。一、病理剖检肺呈紫褐色,指压肺组织,肺泡无弹性,两肺切面有少量炎性渗出物,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4.
片形吸虫寄生于多种动物,上海动物园先后就有梅花鹿、野牛等23种动物受到感染,危害严重。其病源系片形科(Faseiolidae)的片形吸虫(F·hepatica)和大片吸虫(F·giantica)。“蛭得净”(Acedist)治疗野生动物片形吸虫有虫卵转阴率100%的报道。但在本例中我们使用“蛭得净”治疗原驼(Lama gnanicoe)的片形吸虫后,解剖发现成虫虫体已吸收、萎缩,而仍有较多童虫,结构清晰完整。特将本病例和治疗结果介绍如下:一、治疗药物及剂量“蛭得净”为白色粉剂,25g铝薄袋装,含有效成份溴酚磷(Bromphenol)24%,由日本电化制药株式会社提供,按推荐剂量12mg/kg。二、症状与检查结果原驼1只,成年雌性,1989年4月由北京动物园转让本园,当年检疫没有发现片形吸虫虫卵,以后又连续三年每年春秋两季粪便复查也未检出虫卵。1994年1月发现患兽十分消瘦,估重80kg,可视粘膜苍白,营养不良,食欲减退,毛色粗糙,粪便颗粒大小不均,呈倒梨形、粪检片形吸虫虫卵达340个/g,诊断为片形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5.
珍稀鸟类霉形体病的防制初探@汤锡珊@张琼@丘博生¥上海动物园@潘良言¥上海农学院珍稀鸟类霉形体病的防制初探汤锡珊张琼丘博生(上海动物园,长宁200335)潘良言(上海农学院,上海201101)霉形体病不仅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家禽的慢性呼吸道...  相似文献   
6.
粉红背鹈鹕霉形体病的诊治严亚贤陆雅君潘良言(上海农学院201101)汤锡珊张琼(上海动物园)上海某动物园人工孵化的粉红背鹈鹕,在出壳后一个月内发生以呼吸道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时好时坏。根据临床特征、微生物学诊断,确诊为霉形体感染。...  相似文献   
7.
从急性死亡的大捻角羚羊内脏器官和肠道分离到一株疑似李氏杆菌的菌株,通过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及生化特性、药敏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兼厌氧的球杆菌,其生长的营养要求不苛刻,血平板上呈β溶血,能发酵多种糖醇类,产酸不产气。其生长的pH值范围较宽(pH6.0~9.0),耐低温和高温生长(4~60℃),在较高浓度的NaCl(25%)和40%的胆汁中仍能生长,它对青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醋酸铊、硫氰酸钾、吖啶橙等化学物质有较强的抵抗力。接种一定量的细菌可使实验动物发病并可从动物体内分离到这种细菌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动物园一例死亡秃鹫的病例中,研究者通过样本采集,选择培养与纯化首先获得了两株秃鹫霉形体。同时进行了生化测定,血清学测定,红细胞吸附与抑制试验,病理切片光镜和电镜观察,药敏试验等获得初步鉴定结果。并说明该秃鹫霉形体感染严重。  相似文献   
9.
从长期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喉气管部棉拭样品分离到一株菌。根据其菌落形态、细菌大小及生化特性分析,该菌为霉形体。电镜观察,该霉形体在液体培养时以球形为主,在固体培养时则以球杆状为主,且在不同的培养时期形态呈现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上海动物园饲养的一对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illanae),“黄头”,雌性,十岁;“小明”,雄性,十岁。于1989年秋季自然交配成功。1990年5月10日,产下一雄性仔猴,体重约500克。由于母猴妊娠后期患有肾小球肾炎综合征,分娩后仍有蛋白尿、厌食、眼皮浮肿、渐趋消瘦等症,故在母猴哺乳一周后,母子强行分离,母猴接受治疗,仔猴送进哺育室进行人工哺育。在人工哺育的160余天时间里,仔猴生长良好,食量逐渐增加,体重增至1400克。10月18日,饲养员发现仔猴有咳嗽、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