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0篇
综合类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淹对滩地枫杨木材密度和干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组木材的基本密度由树干基部向上持续稳定增长,对树高的一次回归比第二组显著;第二组木材的基本密度由树干基部向上呈波动增加;枫杨不同高度基本密度方差分析结果经F-检验,差异均显著;第二组枫杨木材的弦向干缩、径向干缩、体积干缩及差异干缩都比第一组小,在0.05水平上经T-检验差异均显著。由此可知,一定程度的淹水有利于枫杨木材尺寸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淹水程度对滩地枫杨木材化学性质的影响 ,以期全面了解滩地主要造林树种的化学性质 ,提出合理的定向培育技术及进一步综合利用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 :滩地枫杨木材的 p H值均小于 6.5 ,属于酸性木材 ,第一、二组木材的 p H值分别为 5 .41和 5 .0 0 ,在 0 .0 5水平上差异显著 .除碱性缓冲容量外 ,第二组木材的酸性缓冲容量、总缓冲容量以及每降低 1p H值消耗的 HC1量均比第一组高 .淹水程度对滩地枫杨木材纤素含量几乎无影响 ,其值均为 45 .2 %左右 ;但第一、二组的半纤维素分别为 14 .0 4%和19.5 0 % ,增加了 3 8.9% ;第一、二组的木质素含量分别为 19.9%和 2 0 .6% ,增加了 3 .5 % .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棕榈藤材薄壁细胞壁结构模型,扩大棕榈藤材的用途、提高棕榈藤材的利用率,以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在藤茎高2 m处截取试样,经软化、聚乙二醇包埋、切片、硼氢化钠(NaBH4)溶液浸泡、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逐点扫描、获取光谱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薄壁细胞的次生壁(S)上纤维素的集团数量比最高,复合胞间层(CML)的纤维素集团数量比次之,而细胞角隅(CC)处纤维素的集团数量比最低;次生壁外部(SⅠ)、中部(SⅡ)和内部(SⅢ)3个形态区纤维素的集团数量比差别较小;CML与SⅡ处纤维素集团数量比没有差别.CC处的木质素集团数量比最高,CML次之,S上的木质素集团数量比最低.SⅠ、SⅡ和SⅢ3个形态区木质素集团数量比差别较小,SⅡ木质素集团数量比小于CML.S层上的半纤维素集团数量比最高,CML次之,CC处集团数量比最低.薄壁细胞壁上纤维素、半纤维素集团数量比由高至低依次是S、CML和CC,而木质素集团数量比分布相反.SⅠ、SⅡ和SⅢ3个形态区域纤维素集团数量比、木质素集团数量比差别均较小.  相似文献   
4.
淹水程度对滩地枫杨木材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淹水程度对滩地枫杨木材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全面了解滩地主要造林树种的化学性质,提出合理的定向培育技术及进一步综合利用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滩地枫杨木材的pH值均小于6.5,属于酸性木材,第一、二组木材的pH值分别为5.41和5.00和0.05水平上差异显著。除碱性缓冲容量外,第二组木材的酸性缓冲容量、总缓冲容量以及每降低1pH值消耗的HCl量均比第一组高。淹水程度对滩地枫杨木材纤素含量几乎无影响,其值均为45.2%左右;但第一、二组的半纤维素分别为14.04%和19.50%。增加了38.9%;第一、二组的木质素含量分别为19.9%和20.6%,增加了3.5%。  相似文献   
5.
龙竹主要解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龙竹主要解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提高建筑用丛生竹资源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提供理论.结果发现,龙竹薄壁细胞、纤维、导管和筛管比量分别为60.9%、34.6%、4.0%和2.1%.纤维直径、双壁厚、腔径和长度分别为19.043、9.518、9.525和2 546.235 μm,纤维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分别为134.053、1.214和0.487.维管束径向直径和弦向直径分别为862.803和702.743 μm,维管束密度为1.133个·mm-2.  相似文献   
6.
改性处理对黄藤及单叶省藤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棕榈藤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材料,其利用对部分替代木材和保护森林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黄藤和单叶省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改性处理前后主要物理力学的性质变化进行研究,提高我国棕榈藤资源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藤材通过改性处理后,除部分吸湿率升高之外,其他物理力学性质均有所改善,如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抗压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密度、体积干缩率、吸水体积膨胀率以及材质均匀度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了解棕榈藤材的性能、提高我国棕榈藤资源培育和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选用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该藤2 m处的节间和节部的导管分子及维管束形态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节间与节部大导管分子长度、直径、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 981.363和2 666.883 μm、198.235和202.402 μm、3.611和3.784个·mm-2;维管束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23.466和534.794 μm、373.624和379.823 μm、3.078和3.202个·mm-2。经F检验,仅节间与节部的导管分子长度差异极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更好地指导藤材的合理利用,缓解日益紧张的木材供需矛盾,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3组黎藤试样2m处藤节间与节部的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统计,并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显示,黎藤节间与节部纤维的长度、宽度、长宽比、腔径、双壁厚分别为981.779和921.271μm、7.786和8.719μm、130.822和113.021、3.716和3.669μm、4.070和5.051μm。由藤芯到藤皮节间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节部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节间纤维宽度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节间、节部处纤维腔径及节部宽度均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节间处双壁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节部处双壁厚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经F检验,在0.05水平上节间与节部处纤维宽度和双壁厚存在极显著差异。平均纤维微纤丝角为42.71°,变化区间在39.38°~46.03°;平均纤维素结晶度为46.96%,变化区间在44.10%~49.82%,且藤皮处结晶度大于藤芯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的对棕榈藤材进行开发和加工利用,以粉藤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其组织比量、纤维、维管束及导管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粉藤薄壁组织、导管、纤维筛管比量值分别为34.7%、32.3%、26.9%和6.1%;纤维长度、直径、双壁厚、腔径和长宽比分别为1 425.0μm、16.4μm、11.0μm、5μm和87.9;维管束的径向、弦向尺寸和密度分别为556.1μm、519.4μm和3.6个·mm~(-2);后生木质部大导管分子长度、直径和密度分别为2 089.7μm、296.2μm和3.8个·mm~(-2)。粉藤材质与玛瑙省藤相当,是一种优良的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