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肖斌  汪媛艳 《草业科学》2020,(2):314-319
以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和大花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浓度(0、0.3%、0.6%、0.9%、1.2%、1.5%、1.8%、2.1%)NaCl处理下,研究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罗布麻和大花白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明显降低趋势,平均发芽天数延长,各指标在1.5%~2.1%NaCl浓度处理下受抑制程度更加明显。低浓度时两物种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浓度时罗布麻受抑制程度显著高于大花白麻(P<0.05)。2)NaCl浓度为0.9%时,大花白麻胚芽长显著高于罗布麻(P<0.05),其他浓度时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NaCl浓度为0.3%、0.6%、0.9%和2.1%时大花白麻的胚根长显著高于罗布麻,其他浓度时二者差异不显著。随NaCl浓度增加,两物种胚根长与胚芽长呈降低趋势,且在1.5%~2.1%NaCl浓度处理时受抑制程度更加明显。3)罗布麻种子相对盐害率大于大花白麻,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大花白麻的抗盐性高于罗布麻,适宜罗布麻种子萌发的NaCl浓度为0~1.5%,适宜大花白麻种子萌发的NaCl浓度为0~1.8%。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流域下游不同年代退耕地风沙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年代退耕地受水分与植被的影响,地表风沙流输沙量呈规律性变化。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治沙站不同年代退耕地为研究对象,用0~100cm的风沙流观测仪测定了不同年代退耕地上的风沙流输沙量,分析了不同退耕年代风沙流年输沙率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输沙量总体上表现为随退耕时间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退耕时间越长,年输沙量越大,同时输沙率受样地周边地貌环境的影响较大;(2)不同年代退耕地输沙量随季节呈规律性变化,而且与风速关系密切,输沙量大小与当地风季发生规律相一致;(3)退耕地风沙流输沙量与退耕年代总体上呈二元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4)通过聚类分析将10个样地风沙流输沙量分为3类,17年为一类,13年为一类,其余退耕年代的为一类。不同退耕地因退耕时间的不同,受周边地貌,植被的影响,其风沙流输沙量有很大差异,研究结果为退耕地利用与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河西古浪县沙漠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媛艳 《农学学报》2011,1(9):41-48
通过对河西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新垦绿洲区农业生产、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区域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区农业用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品种单一产业结构简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和发展新垦人工绿洲农业生产,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生态农业,增加区域经济收益,采用在项目区增加种植经济植物、节水型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牧草和地膜种植面积,扩大养殖业等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种植结构,改革现行农田耕作技术,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强土壤肥力,达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沙漠绿洲边缘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降水条件下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结皮处理可以增加林地水分入渗深度,降低地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率,对退化梭梭有恢复作用。100%去除结皮、50%带状去除结皮和100%破碎结皮等3种改造措施中,土壤水分储存效果以100%去除结皮处理和50%带状去除结皮处理较好;结皮的存在易造成坡面径流,而结皮处理则阻止了坡面径流的产生,并增加了土壤水分入渗。降水量较小时,水分变化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降水量较大时,100%去除结皮和50%带状去除结皮处理水分入渗具有明显的加强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限退耕地植被与风沙流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垫面性质决定了近地面风沙流输沙量,而植被状况是下垫面中影响风沙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年限退耕地上安装0~100 cm的积沙仪,测定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的风沙流输沙率及植被特征,分析不同生长阶段植被对输沙率的影响以及输沙率随高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退耕地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年输沙率随退耕时间呈规律性变化,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与退耕年限呈显著负相关,年输沙量与退耕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植被总盖度呈负相关;2)在不同退耕年代退耕地上,输沙率随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0~30 cm,越到上层,输沙率变化幅度越小;3)在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不同生长阶段,输沙率在植被生长高峰期明显低于生长初期,同时与植被盖度、草本植物数量显著相关;4)输沙率在不同高度范围内因植被增加而呈减少趋势,随着高度的增加输沙率增加百分比逐渐降低;5)干旱荒漠区退耕地灌木种类稀少,草本植物对群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雨季,进而影响了退耕地风沙流输沙率。研究结果为退耕地采取植物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果枸杞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特有的兼具耐盐碱和抗旱特性的野生灌木,可正常生长于大多植物无法生长的高盐渍化环境中,并发挥其生态效益;此外,黑果枸杞同时具备药用、食用功效,已被应用于饮料、保健品、药品等诸多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丰富的营养价值、良好的经济价值及潜在的药用价值,使黑果枸杞野生资源受到大规模掠夺性开采,天然分布区环境日益恶劣,植被严重退化甚至死亡,其他伴生植物的生长也受到很大的威胁,野生居群的规模及分布区域呈迅速减小的趋势,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荒漠区黑果枸杞现阶段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西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新垦绿洲区农业生产、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区域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区农业用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品种单一产业结构简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和发展新垦人工绿洲农业生产,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生态农业,增加区域经济收益,采用在项目区增加种植经济植物、节水型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牧草和地膜种植面积,扩大养殖业等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种植结构,改革现行农田耕作技术,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强土壤肥力,达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沙漠绿洲边缘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调查民勤青土湖地区,不同年代退耕的盐碱化土地上植被的组成、结构、数量等群落学特征,旨在探索盐碱化退耕地上植被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盐碱化退耕地上首先入侵的是大量多年生草本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以后逐渐向灌木群落类型过度,直到形成相对稳定的灌木、半灌木群落。退耕初期以耐盐性草本植物占优势,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草本植物逐渐消减,群落向灌木类型发展,形成以黑果枸杞或黄毛头为主的单优群落,在部分区段形成黑果枸杞和黄毛头为共优种的群落类型。退耕初期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较高,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指数均降低,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优势种群的生态优势度随退耕时间的变长而提高,反映了盐碱化退耕地上群落向单一化类型演替的趋势。由黑果枸杞或黄毛头为优势种形成的灌木群落是民勤盐碱化退耕地上形成的2种比较稳定的群落类型,其优势种(黑果枸杞、黄毛头)的密度分别为23100株/hm2和31500株/ hm2。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沙漠化严重,绿洲生态环境脆弱。节水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与成熟发展为荒漠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及其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通过立足本地生态和资源优势,增强生态意识,发掘优质资源,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以生态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系统性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