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8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3年,我们利用全价配合饲料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进行了建鲤鱼种池塘中套养驯化草鱼鱼种的试验,8亩池塘共产大规格鱼种13830kg,其中草鱼鱼种2900kg,鲤鱼鱼种8600kg,花白鲢鱼种2330kg,饵料系数分别为2.0和1.8,草鱼鱼种成活率为75%,实现亩利润4625.25元,初步探索出建鲤鱼种池塘中套养驯化草鱼鱼种的养殖模式,解决了草鱼鱼种  相似文献   
2.
欧洲丁桂鱼引进及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丁桂鱼(T.tinca)广泛分布在欧洲各大内陆河流、湖泊,以捷克、匈牙利、西班牙居多,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从捷克引进了欧洲丁桂鱼。在欧洲,欧洲丁桂鱼经常与鲤鱼混养,另外,欧洲丁桂鱼还是水库放流的好品种,其外形优美,有绿、黄、蓝、白四种表现色,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抗病力强、生长快、养殖技术简单等优点,也适合我国各地引种养殖。2006年3月~11月,笔者进行了欧洲(黄)丁桂鱼的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本试验于2000年4月10日至8月6日在连云港西大堤内侧的港区进行,养殖期为 119天。养殖海区呈东边敞口的袋伏,水深3.5~5米,流速0.3~0.5米/秒,随着潮汐的作用,水体交换快、积温小、水质好,适宜鱼虾生长。1.2 网箱规格与设置 网箱用聚乙烯网片制成,前期网目为 30目,后期网目为 1cm ×1 cm,网体为 4m × 3m,共 20只。沿西大堤排成7排,向敞口方向每排3只,网箱间距为10m × 10m,网箱水深 2.5米。1.3 虾苗投放4月8日,将20只网目为3…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在连云港地区采用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许氏平鲉的可行性,在海州湾中部人工鱼礁区进行了网箱养殖许氏平鲉试验.结果表明,在10.1、19.7 kg/m2两种密度条件下,许氏平鲉的成活率分别为84.67%和79.70%,平均体质量分别增长了43.0%和50.3%.在自然条件下采用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许氏平鲉能够顺利越冬,越冬期间体质量平均增加了35 g/尾,增长率为16.1%.  相似文献   
5.
北方池塘卵形鲳鲹发生车轮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属鲈形目、鲶科、鲳鲹亚科、鲳鲹属,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和温带海域,为我国南方沿海常见的种类。近年来,卵形鲳鲹的人工养殖在海南等南方沿海地区迅速开展,已成为海南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的主要品种之一,养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卵形鲳鲹养殖尤其是池塘养殖尚处于试验阶段,养殖技术不成熟,对卵形鲳鲹的病害防治还处于摸索阶段。2008年,连云港市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从海南引进卵形鲳鲹苗种,进行池塘养殖试验,在试验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的一种珍贵水产品。随着河蟹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连云港市的河蟹工厂化育苗生产发展至2001年已拥有河蟹育苗场231家,育苗水体23.4万m~3,成为我国最大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基地,大眼幼体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现有经济运行状况,运用边际平衡原理进行分析,以期找出最大利润时的资源最适投入量,达到苗种生产总量的有效控制,为渔业主管部门的生产决策做好参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澳洲淡水龙虾与南美白对虾的混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该模式的较佳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1海洲湾地区工厂化育苗废水污染现状 海水养殖是海洋产业经济增长点,而工厂化育苗是海水养殖的典型代表.其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海水养殖正成为近岸海域重要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9.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的一种珍贵水产品。随着河蟹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连云港市的河蟹工厂化育苗生产发展至2001年已拥有河蟹育苗场231家,育苗水体23.4万m~3,成为我国最大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基地,大眼幼体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现有经济运行状况,运用边际平衡原理进行分析,以期找出最大利润时的资源最适投入量,达到苗种生产总量的有效控制,为渔业主管部门的生产决策做好参谋。  相似文献   
10.
两种模式高密度养殖乌鳢的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常规养成模式及效益分析连云港市地处黄海之滨的海州湾,海产小杂鱼资源丰富,淡水养殖面积42万亩,河沟纵横,水库星罗密布,其中精养池塘面积1万亩,为乌鳢养殖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1997年的几亩至2001年3200亩,几年的发展,形成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海产小杂鱼资源、单放大规格鱼种进行高密度养成商品鱼的模式,这种模式将经济价值低的海水小杂鱼在短周期内转变为高档的乌鳢,解决了乌鳢作为主养鱼类的饵料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养成管理及收获一般池塘面积1亩(最大的7亩),清整后,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