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菵草已成为安徽舒城县小麦生产中的主要恶性杂草。为探索合理用药、科学有效、成本适中的用药方案,2018年开展了多种除草剂混配防除菵草等麦田杂草试验,药后30天调查结果显示,亩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15mL+5%唑啉草酯乳油200 mL处理株防效达到95.2%,亩用30 mL 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30 mL+15%炔草酯乳油50 mL处理防效达到94.3%,对菵草有较理想防效,针对菵草密度较大的小麦田,可以使用上述两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复杂的“四稻”(早稻、中稻、单晚、双晚)混合种植,加之舒城县地处江淮之间的独特气候,舒城县是安徽省水稻“两迁”害虫的中转地和警示点,危害时间长,防控难度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耕地的集约经营,灰飞虱呈重发上扬态势,进而引发早稻与单晚粳稻的条纹叶枯病、杂交稻的黑条矮缩病和山区玉米粗缩病的加重发生。水稻三虫(稻螟虫、“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10a来几乎年年重发。该县植保站克服人员少、待遇低、技术单一、手段落后等诸多困难,坚持对全县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开展预测预报,为指导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农业病虫害种群也在不断变化,当前的测报手段和方法明显滞后。该文对舒城县当前病虫害测报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由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上海农科院作物所与韩国首尔大学合作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氮肥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的引进及利用研究"获得突破,该项目有效解决了氮肥高效利用水稻遗传育种的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近年常被推荐或农户较常选用的药剂(组合)对安徽省舒城县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效益,于2022年春季在当地田间开展了施药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以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 mL+250 g/L丙环唑乳油32.5 mL处理防病效果最好,在角果期调查的病指防效为87.6%,但该处理的药剂成本较高;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 g处理的防效次之,仅比前者低4.6个百分点,差异并不显著,而药剂成本明显低于前者,纯收益略高于前者。综合考虑防效与效益,建议当地施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 g/667m2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治期宜选在3月中旬油菜初花前后,可有效控病保产。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三夏”结束,北京市农业局传出消息:计划利用3年时间更新全市近百万亩小麦籽种,解决小麦“多、杂、乱”问题,在全面提高小麦品种质量的同时,促使小麦667米^2产量平均增长10%以上。  相似文献   
6.
7.
六安市首次在舒城县发现稻水象甲,稻水象甲在老病区发生面积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在六安市发生范围有所扩展。本文介绍了稻水象甲在六安市的危害特点、传播途径及危害程度,重点阐述了其发生规律、发生范围及危害时间,总结了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防止稻水象甲扩散蔓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深入发展,对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生物、物理及生态控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舒城县植保站在全力抓好病虫害监测预报与可持续防控的同时。不断加强太阳能杀虫灯、稻田保护利用天敌治虫、农业措施控制病害等生态防治技术的试验、示范探索。该文主要总结了开展早稻、单晚、双晚3种类型水稻诱捕雄成虫试验所取得的防治效果,并提出了应用中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绿色植保"和"农药使用零增长"的持续推进,对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物理、生态、生物等综合治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舒城县植保站在抓好病虫害监测预警预报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天敌控虫、性诱剂诱捕、农业措施、农药减量试验示范等综合措施的探索应用。该文简要总结了该县农药使用现状、农药使用零增长技术措施应用情况,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一、冬鹅的选种及育雏 饲养冬鹅应选取体格健壮,体重较大,收腹良好,口、鼻、肛门干净,精神活泼的鹅苗。由于冬鹅苗抗寒力差,可放入垫有软草的筐内,上面盖上衣物,留一孔通气,室温在15℃以上时,1~5日龄的鹅苗白天可放在垫有软草的围栏内饲养,晚上放回筐内。5日龄后,可昼夜放在栏内,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注意及时增减垫草及覆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