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浅析十堰黄姜产业凸显的问题、原因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十堰黄姜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使姜农增收,企业增效,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质安全,促进黄姜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十堰山区,是天然的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区。服务南水北调大局,实现山青水秀民富的科学有机统一,在于突出山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围绕"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积极发展山地现代生态有机农业。1.以生态经济为核心,培植现代生态产业体系(1)做大生态有机农业板块,优化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3.
地处鄂西北山区的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主体淹没区,又是国家扶贫开发集中连片的重点区,还是我国承东启西的重要生态功能区,这里山多、地薄、田少、多灾,国  相似文献   
4.
5.
21世纪十堰发展有机农业的机遇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市场经济原理和比较优势理论,对21世纪十堰农业发展方向和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十堰山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有机农业,最大特色和巨大潜力也是有机农业。发展对策是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前提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关键是突出特色,加速调整;核心在于依靠科技,开发增收。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湖北省十堰市山区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为全而提高山地茶园开发效益,近几年来,该市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企,在该市张湾区白马山茶场开展山地茶园养鸡模式试验示范攻关,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体系中的作物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水稻是该地区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季节性缺水和生长前期低温是制约当地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覆盖地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覆膜后追肥困难,生产上往往采用一次性基施氮肥,由此可能造成覆膜水稻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出现缺氮的现象,该体系内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报道较少。2004—2006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布置了田间试验,研究覆膜湿润栽培体系中水稻生长速率、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优化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体系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共包括4个处理:1)常规淹水种植,不施氮肥;2)覆膜湿润栽培,不施氮肥;3)常规淹水种植,一次性基施氮肥150kg/hm2;4)覆膜湿润栽培,一次性基施氮肥150kg/hm2。测定了水稻鲜干重、分蘖动态、叶面积、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作物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不施用氮肥条件下,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覆膜湿润栽培显著地提高了水稻地上部生物量、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一次性基施氮肥后,覆膜水稻前期的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淹水处理,表现出旺长趋势;而后期则低于淹水处理,且穗实粒和收获指数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直播地膜水稻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经过两年试验、示范,研究分析了直播地膜水稻在湖北省十堰市的生物性状、经济性状等,结果表明直播地膜水稻具有快发、早熟、省工、节支、增产、增收等综合效益,较插秧地膜水稻成熟期提前7d,平均增产10%以上,每公顷节省育秧插秧投工60个,增收节支2000元左右。分析了节本增效机理,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茶叶是湖北省十堰市山区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为全面提高山地茶园开发效益,近几年来,该市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企,在该市张湾区白乌山茶场开展山地茶园养鸡模式试验示范攻关,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地处鄂西北山区的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主体淹没区,又是国家扶贫开发集中连片的重点区,还是我国承东启西的重要生态功能区,这里山多、地薄、田少、多灾,国土面积236.8万hm2,其中山场200万hm2,水域9.2万hm2,耕地总资源22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